聯系電話
-
在鐵水中加入少量的鈧,可以明顯改善鑄鐵的組織和性能。因為鈧可以凈化鐵水,改變石墨形態,細化共晶團,在提高鑄鐵的鑄造性能的同時改善和提高鑄鐵的常溫和高溫性能。1、改變鑄鐵中的石墨形態。鈧不僅能使鑄鐵中的石墨細化,而且能使其變成蠕蟲狀或者球狀。2、細化共晶團。鈧與硫、氧等元素反應后生成高熔點的硫化物和氧化物,這些反應物在鐵水的狀態下,均以固相質點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上浮至渣中,凈化鐵液,一部分留在鐵水中以外來核心的形式存在,促進了鐵水結晶,使其單位體積的共晶團數量大大增加,共晶團的細化能明顯改善鑄鐵性
-
在鑄造生產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帶有砂眼的鑄件,或在表面,或在內部,情況輕的,一般可以不處理或者修磨、焊補處理,嚴重的會導致報廢。砂眼,往往與其他缺陷一起出現,或者說,砂眼經常是其他缺陷的直觀現象,例如,有沖砂、掉砂、鼠尾、夾砂結疤、涂料結疤等。鑄件內部或表面包裹砂粒或砂塊的孔洞,稱為砂眼。根據砂眼出現的位置,可分為表面砂眼和內部砂眼。對于鑄件表面的砂眼,用肉眼外觀檢查即可識別;對于鑄件內部的砂眼,要用超聲或者射線探傷儀進行檢驗。防止發生砂眼、夾渣對策(1)低溫澆注;(2)澆道部分使用濾渣片;(3)
-
灰鑄鐵中尤其是牌號較高的灰鑄鐵件,并不是硫、磷越低越好,而是應有一個適當的量。1、硫對灰鑄鐵的影響(1)含硫量對灰鑄鐵共晶團的影響:由于硫化物可以作為共晶石墨形核的基底,同時又能抑制共晶團的長大,但是,硫又是促進鑄鐵形成白口的元素,所以,適當的硫量是有利的。從減少白口的角度考慮,含硫量在0.041%時,白口寬度最小,無論孕育與否都一樣,但共晶團數則處于中間狀態。(2)硫對灰鑄鐵機械性能的影響試驗表明:無論孕育或非孕育鑄鐵,當S≤0.04%時,其布氏硬度隨硫量的增加而迅速提高;當S>0.04%后,
-
氮添加量對灰鑄鐵石墨形態的影響以氮元素吸收率*第一輪試驗試樣為研究對象,對其抗拉強度、石墨形態、基體組織等進行測定,視場中石墨形態均呈現無方向、無規則的均勻性分布,可以認定石墨類型均為A型分布。對照金相圖譜并結合金屬金相智能分析系統,可以判定石墨長度在2-3級之間。在石墨形態基本呈現狹長狀、兩頭尖銳;狹長狀的石墨身部略有變粗,部分石墨一頭變鈍而一頭保持尖銳,狹長狀石墨并無較大差異,但視場中卻出現了石墨聚集現象;石墨長度大部分變短,并且石墨的曲率變大,出現交錯分枝狀的石墨。顯然,氮含量在0.006
-
化學成分控制:孕育鑄鐵是一種片狀石墨的灰鑄鐵,只是制造原理同普通鑄鐵不同,增加了孕育過程。在低碳、硅成份的鐵水中加入適量的孕育劑,以抑制其過度石墨化。一般來說,原鐵水的含碳量在2.8~3.0%之間,由于孕育鑄鐵含碳較低,多以爐料中加入足夠數量的廢鋼。硅的含量在0.9~1.5%之間,以便加大孕育劑的加入量,以提高鑄件機械性能。含硫、錳量分別在0.08~0.12%和0.9~1.2%范圍時,若含錳量過高,鑄鐵中則出現滲碳體。含磷量小于0.12%,若其含量高,會影響鑄件強度。熔煉:要求嚴格按規定選擇合格
-
裂紋缺陷主要特征及發現方法:鑄件外部或內部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紋。熱裂帶有暗色或黑色的氧化表面;冷裂是較干凈的脆性裂紋原因分析:1.碳含量過低,收縮過大2.鑄件厚壁處補縮不足或冷鐵設置不合理3.型砂或芯砂退讓性不好4.鐵液硫含量過高,增加了熱脆性5.內澆口大而集中,個數少,使局部過熱6.鑄件結構不合理,壁厚變化太突然7.鑄件開箱過早,冷卻太快8.鑄件在落砂清理時,受沖擊過大防止方法:1.控制ωc不應低于2.3%。并適當提高鐵液出爐溫度,降低澆注溫度2.合理設置澆冒口和冷鐵3.砂型不宜太緊實,加入適
-
增碳劑根據其晶體結構可以分為具有六方石墨結構的增碳劑和非石墨或者具有不規則組織的增碳劑。石墨為六方層片狀結晶,石墨晶體中的碳原子是以共價鍵結合,其結合力較強,而層與層之間則是以極性鍵結合,其結合力較弱。因此,石墨極易分層剝離,強度極低,由于石墨晶體具有這樣的結構特點,因此在鐵液中長大時就容易長成片狀結構。石墨化增碳劑其生產工藝是將原材料石油焦在石墨化爐中經2500℃以上的高溫加熱,使石油焦無定形的亂層結構碳晶化轉變成三維有序石墨晶體的高溫熱處理過程,即經過石墨化過程,達到石墨化狀態。生產HT25
-
一、影響因素(1)硅:硅的氧化物也是夾渣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盡可能降低含硅量。(2)硫:鐵液中的硫化物是球鐵件形成夾渣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硫化物的熔點比鐵液熔點低,在鐵液凝固過程中,硫化物將從鐵液中析出,增大了鐵液的粘度,使鐵液中的熔渣或金屬氧化物等不易上浮。因而鐵液中硫含量太高時,鑄件易產生夾渣。球墨鑄鐵原鐵液含硫量應控制在0.06%以下,當它在0.09%~0.135%時,鑄鐵夾渣缺陷會急劇增加。(3)稀土和鎂:近年來研究認為夾渣主要是由于鎂、稀土等元素氧化而致,因此殘余鎂和稀土不應太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