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人是一種對于溫度變化比較敏感的生物,當我們體感溫度處于一個舒適的區間時,我們會感到身心愉悅,而當我們處于低溫或者高溫環境中時,我們的身體機能會受到影響,并且精神狀態也會有所下降。這也是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非常注意自身溫度的調節。
不過人體對于溫度的感知其實和環境溫度還是有所區別的,這其中涉及到了溫度效應。簡單的來說,人體對于溫度的感知是受到生理心理的雙重影響的,這種影響的產生取決于人體代謝速度、以及代謝產生的熱量與環境之間的交換,當這種交換處于平衡狀態時,人體感受到的便是舒適溫度。此外,這種熱量交換也決定了人體所能承受的極端溫度。而空氣中的濕度同樣會影響這種熱量交換的過程,因此,決定人體溫度感知的環境要素,包括了環境溫度與濕度。這也是為什么南方冬天有時候溫度并不算太低,但是卻讓人有不亞于北方低溫天氣的寒冷感。
而為了在不適宜的溫濕度環境中感受到舒適,我們往往會進行一些舉措來調節自身周圍的溫度,例如冬天增添衣物。衣服縫隙可以將熱量“控制”住從而確保衣服內的溫度處于一個比較合適的區間,當然這和衣服的厚度還有填充材料也有關。而人體感知溫度的重要器官便是皮膚,穿衣可以包裹住身體的大部分肌膚,這也就是冬天添衣能讓我們感受到舒適的原因。
不過即便如此,受到衣服保暖效果的影響,有時候即便穿了非常多的衣服我們還是會覺得寒冷。因此,目前紡織品領域的一個研究課題就是如何進一步提高衣服的保暖能力。而就在最近,關于提高服裝對人體舒適性的調節功能的研究有了新的成果。
武漢紡織大學技術研究院王棟教授團隊從高分子鏈結構設計出發,通過在聚酯纖維中添加光熱轉換納米陶瓷顆粒 ,研發出新型具有熱濕調控功能的纖維。這種纖維具備光熱蓄能功能,因此可以在相對體積下實現更好的保溫效果,并且成本也不高,兼顧了舒適度與市場可能性。
此外,這種新的纖維材料還可以根據環境溫濕度改變結構,從而調節紡織品的孔隙率,因此也具備一定的調溫能力。而據悉,這種特殊的纖維材料已經投入到紡織品的試生產中了,或許在不久之后我們就可以在市場上購買到它們。
結語:過去,我們總從那些深刻復雜的科學研究中感嘆科技的高速發展,但事實上,有不少的科研成果誕生于我們習以為常甚至疏于關心的領域,而正是這些稀疏平常的領域誕生的成果,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舒適美好。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