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導讀:堅持科技創新,加快國產替代進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之本。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簽發,在通過的《科學技術進步法》的第四十一條和第九十一條規定了企業要加強原始創新,以及政府加強對國產器械的采購,共同推動科技強國的建設。其實,強化科技力量,加速國產替代,不僅要有政策文件的支持,還要有民族企業的助力。
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之前,財政部及工信部聯合發布的《政府采購進口產品審核指導
標準》還明確了政府機構采購國產醫療器械及儀器的比例要求。其中,提到生物樣本自動化存儲設備要采購國產品牌。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法案明確指出:對境內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科技創新產品、服務,在功能、質量等指標能夠滿足政府采購需求的條件下,政府采購應當購買。首次投放市場的,政府采購應當率先購買,不得以商業業績為由予以限制。
此外,法案鼓勵企業加強原始創新,開展技術合作與交流,增加研究開發和技術創新的投入,自主確立研究開發課題,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并允許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列支并加計扣除,企業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儀器、設備可以加速折舊。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科學技術進步法》修訂是我國時隔14年,再次對這部科技領域的基礎性法律進行修訂。表明國家加強對科技創新領域的重視,并彰顯了健全科技創新保障措施、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決心。也將對國產儀器行業全產業鏈產生深遠影響,能夠提升相關科學儀器公司在研發投入和產品創新方面的熱情,國產儀器有望快速崛起。
整體而言,我國國產儀器與國外知名品牌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以細分領域的國產超聲設備為例,受關鍵“卡脖子”技術因素和我國醫療器械整體起步較晚的雙重因素影響,國內超聲設備仍然以進口壟斷為主,目前超聲國產化率不到 30%。但是另一方面,國內超聲設備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壁壘、市場空間巨大等特點,尤其是高端超聲設備,因此,加速實現國產替代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國產超聲在關鍵“卡脖子”技術上的突破,國產優秀企業已實現異軍突起,在全球及中國市場具備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力。
隨著國內政策對于國產優秀品牌的支持持續加碼,逐步在采購進口醫療產品方面加大限制,掌握核心技術能力及創新能力的自主品牌將受益于進口替代。
在核心技術能力與海外品牌設備差距不斷縮小情況下,國內等級醫院對國產設備的采購會逐年上升,技術創新驅動型企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擁抱國產品牌的春天。
資料來源: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南早網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