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人物】“看起來很簡單啊,四處走走、看看電表、抄抄數字……”的確,頭戴安全帽,身背工具包,手拿抄表儀,穿梭在縱橫交錯的街道,挨家挨戶抄錄電表,這就是抄表員的工作。然而,這樣看起來普通的工作,其實有著常人所不知的辛苦,今天就跟著記者,看看葉師傅的一天。
葉憲雄是廣東惠陽秋長所抄核收班的一名班員,每月負責約1400戶的抄表。葉師傅已經在抄表員這個崗位上工作了17年。這17年中,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走街串巷的抄錄電表數,累計抄表57萬次之多,并且實現了零差錯。
每月的1號至11號是抄表日子,葉師傅早早的來到所里,將安全帽帶上,帶上手電、抄表儀、鉗表、電筆、發票單等“穩食”工具,計劃好抄表線路,提供工作效率。
我們步行到秋長塘一街附近,開始了一天的抄表工作。村鎮的電表,不像城市里的住宅電表箱整齊劃一,它們通常藏匿在各種不顯眼的地方,例如遍地建筑廢料的工地、污水橫流的小巷里,甚至惡犬出沒的垃圾回收站。即便如此,葉師傅還是兢兢業業的完成每一次抄表,從不遺漏。
在核對了戶名編號后,葉師傅用手中的紅外抄表儀對準表箱,滴的一聲,顯示屏上就出現了該戶人家總用電量、上月用電量和當月用電量,如果用電量對比上月數據有異常的增減還會彈出提示。葉師傅邊核對數據邊對記者說:“如果用電量有較大的變化,我們就要詢問一下用戶,看下是不是電表有問題,或者是不是家里的電器有漏電現象。”
葉師傅說,以前抄表,都是眼看筆記手抄,帶著一個厚厚的本子,邊走邊記。回到所里還要計費、交叉復核,非常費時。現在有了抄表儀,只要拿著它,對著電表一測,滴一下,就能將電表數錄取。回到所里再接上電腦,就可以讀出數據了,方便多了。
就在葉師傅進行抄表工作時,附近一位居民跑過來說 :“我怎么覺得你們新換的電表讀數跑的特別快,是不是你們動了手腳啊?”
葉師傅耐心的為居民解釋道:“以前大部分用的都是機械式電表,現在換成智能式電表,采用了電子芯片,準確度比以前提高了。對家里一些家電待機產生的微弱電流也可以進行計量,會讓用戶產生電表用的比以前多的錯覺,所以家里的電器不用記得要把插頭拔掉。”
聽完葉師傅的科普,居民放下了擔心。笑哈哈地回去了。“面對用戶的誤解,心里難免有一點委屈。但是既然用戶有誤解,我們就耐心誠懇向他解釋,用戶也會理解我們,工作自然也就順利啦。”葉師傅用樸素的語言和行動,詮釋了”以客為尊,和諧共贏”的南網服務理念。
可能在許多人眼中,抄表工是一份技術含量低,簡單而又乏味的工作。每天都在重復著同樣的路程,同樣的流程。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每一位平凡的抄表員,都在用自己的行動,為這座城市的萬家燈火,獻出自己的力量。
(原標題:惠陽供電葉憲雄:平凡崗位上譜寫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