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上下游】在電改9號文出臺之后,對于發電企業而言,機遇和挑戰并存。在電力的發展下,我們需要控制電力發展節奏,提高發展質量與效益,既要符合國家發展總體戰略,更要符合市場規律,防止電力產能過剩惡化,建立一個基本平衡的電力市場,保持電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電力的發展包括火電、水電、風電、核電等等,現在環保政策的執行下,新能源的發展是為重要的。而為新能源之一的核電,在我國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核電作為清潔能源,調度順序優先于燃煤、燃氣、燃油等火電機組,且相較于風電穩定性更高,年發電利用小時居所有電源。相比較于火電,核電由于燃料成本低,發電效率高,且利用小時數高,盈利能力在各種電源中有明顯優勢,單位裝機核電的盈利能力是火電兩倍。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統籌之年,按照“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運行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這將給核電的發展帶來了非常大的利好,特別是內陸地區。
在日本福島核事故后,中國核電建設一度陷入低潮,2012年,國務院通過規劃,不按排內陸核電發展項目,現在“十三五”期間將打破這一局面,內陸核電解凍問題迎來窗口期。同時,核電發展的安全與應急體系也要進一步完善,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實際應對能力顯著增強。
在發展國內核電的同時,也要加強核電“走出去”的步伐,與鄰國加強合作,實現核電“走出去”戰略。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已與肯尼亞能源與石油部下屬的核電局在大亞灣核電基地正式簽署備忘錄,雙方將基于中國三代自主核電品牌“華龍一號”技術及其改進技術,在肯尼亞核電開發和能力建設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在國家未來的能源結構中,核電核能的比例將會得到較大的提高,這對核電“走出去”將會有較大的幫助,而且中國的核電核能技術是自主開發,已經發展到第四、第五代堆芯技術,在上也非常先進,而且性價比高,在核能核電設備與工程競爭中具有明顯優勢。
在注重生存環境和生存空間質量的情況下,又在尋找新能源代替傳統能源,發展核電就越來越受人們重視。核電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產生大量的電能,這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