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產業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強7月3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核準山東石島灣、福建寧德、遼寧徐大堡核電項目。會議強調,安全是核電發展的生命線,要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建設新機組,按照最新安全
標準改進已建機組,強化全鏈條全領域安全監管,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國產化水平,確保萬無一失。
(注:買儀表,賣儀表就上儀表網! 看資訊、查訂單…一站式全搞定!) 開源證券研報指出,2019年我國核電恢復審批后核準節奏加快,2022年核電核準數量達到創紀錄的10臺。預計到2030均核準量有望維持在6-8臺,核電設備維持高景氣。核電設備通常在開工第3年開始陸續進場,我們預計2019-2022年開工的20臺核電機組,將在2023-2025年迎來設備集中進場,產業鏈進入業績釋放期。
隨著“雙碳”目標加速推進,在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占比提升,火電發電占比退坡的背景下,能源供應短期亦迎來陣痛。而要解決新能源發電穩定消納的問題,需要特高壓、儲能、配電網等領域的長期持續投資。對比之下,核電因為同時具備清潔性和穩定性,同樣成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中不可忽視的角色。
核電是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需要發展的領域之一,核電將會在新的電力系統中扮演基本負載的角色。《“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推動沿海核電項目建設,保持平穩建設節奏,合理布局新增沿海核電項目,到2025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7000萬千瓦。
隨著多個核電項目核準開工,我國核電建設正進入了全新時代,核電的高速發展和提高核電設備國產化率的要求為核電
儀器儀表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公布的《2019-2024年核儀器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根據國內已建成運行核電站的初步估算,設備采購費約占建設總投資45%,各類核儀表、儀器、堆內構件、各種熱交換器、箱、罐、槽、各類泵、閥、電器、過程控制系統約占設備采購費的60%,一座核電站2個百萬千瓦機組需要的儀器儀表采購金額為20億元左右。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