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政策】為進一步加強計量體系和能力建設,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和《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實施意見》要求,日前,濰坊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提出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市科技計量水平和服務保障能力明顯提升,促進高質量發展作用日益增強,計量監督管理體系和誠信計量體系日趨完善,計量工作的社會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計量檢測服務體系基本覆蓋支柱產業和新興重點領域,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初步建立,適應新形勢的量值傳遞和溯源體系比較完善,計量服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協同推進計量工作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努力構建體現濰坊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展望2035年,計量科技創新和服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完備合理,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全面建成,在線測量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計量服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計量監督管理體系和誠信計量體系全面提升,計量社會共治格局成熟完善,全面滿足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
在提升保障能力方面,《實施方案》提出:
(一)加強計量標準建設。統籌規劃全市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積極參與地方計量技術規范編制工作。綜合考慮各方面需求和現實能力,明確市縣兩級計量技術機構職責清單。聚焦重點領域,新建或提升一批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急需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推進關鍵領域計量標準建設,持續提升計量器具強制檢定項目覆蓋率。加強重點產業延鏈補鏈強鏈計量標準方面科研投入,推進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創新發展。
(二)加強計量技術機構建設。深化計量技術機構改革創新發展,推進市縣兩級計量技術機構統籌發展。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和公益性計量基礎設施建設,為科技創新、產品競爭力提升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計量測試服務。構建科學量傳溯源體系,基本滿足社會管理、環境保護、醫療衛生、食品藥品安全、節能減排等各方面量傳溯源體系要求。圍繞重點產業和產業集群,推進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和社會力量,加強社會第三方計量機構服務能力建設,培育專業化、社會化、網絡化的計量技術服務機構。加強計量數據統計、分析和利用,推動計量產業鏈條數據融合共享。支持建立計量科技創新基地,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
(三)完善企業計量體系。強化企業計量主體地位,鼓勵企業自主建立最高計量標準,建立與科研、生產、經營相適應的現代先進測量體系,保障產業鏈量值統一準確。引導企業采用先進測量技術、自動監測設備儀器,研發專用測量設備和管理系統。推動生產企業和重點耗能企業加強計量基礎設施建設,合理配置計量管理人員和器具設備,加強對計量檢測數據收集、分析、應用和管理。支持中小微企業提升計量管理能力,鼓勵和引導社會各方加強企業計量發展資金投入支持。按規定落實企業新購置計量器具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四)加強計量人才隊伍建設。加大高層次領軍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柔性引才聚才機制。強化計量崗位全生命周期、全鏈條、全過程教育,支持青年計量科技人員到計量科研機構及高等院校開展技術交流合作,參加重大科研項目研究。加快培養產業計量、能源資源計量、碳計量、計量數據信息化應用等跨領域復合型人才。探索建立首席計量師、首席工程師、首席研究員等聘任制度。構建全市高水平計量專家庫,為計量決策提供支撐和咨詢服務。
在加強應用支撐方面,《實施方案》提出:
(一)強化民生基礎計量保障。圍繞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及環境監測等領域的計量監管需求,加強計量器具強制檢定能力建設。持續實施計量惠民工程,加強供水、供電、供氣、公共交通、消費、物流配送、養老等民生計量基礎設施建設。
(二)服務大眾健康與安全。完善疾病防控、生物醫藥、精準醫療等生命健康領域計量保障能力。加強醫療衛生領域的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管理,保障量值準確。加強空氣污染、飲用水水質、有毒有害氣體泄漏等快速計量檢測技術能力。完善公共安全、自然災害防御等領域計量保障體系。加強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等安全生產相關計量器具監督管理。
(三)提升綠色低碳計量服務能力。推進碳評估、碳計算向碳計量轉變,保障碳排放數據的準確、可靠。建立完善能源資源計量管理體系,強化用能單位能源資源計量管理主體責任。加強能源資源計量數據應用研究,推進能源資源計量服務示范。面向能源生產、儲存、交易等環節,重點建設大口徑流量計、大口徑熱量表、LNG加氣機、電動汽車充電樁等檢定、校準能力,提升能源計量量傳溯源服務能力。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實施。開展省級重點用能單位和“兩高”企業能源計量審查,督促重點用能單位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體系,指導其合理配備使用計量器具。開展能效標識、水效標識產品監督檢查,增強全社會節能產品使用意識,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四)支持鄉村振興。開展“計量服務下鄉”活動,加強糧食購銷等涉農領域強制檢定計量器具和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管理,提升農業農村領域計量保障水平。聚焦農產品生產和流通全鏈條計量保障需求,開展化肥、農藥等農資生產領域測量測試技術研究,推動農資產品質量提升。發揮計量對農田水利、農村物流、鄉村醫療等農村基礎設施的支撐和保障作用。推動計量技術服務向“三農”領域延伸,持續提升鄉村計量技術創新和服務供給水平。加強有機種植、無害加工、冷鏈運輸計量技術服務能力,滿足農產品生產流通全產業鏈的計量保障需求。
在強化計量監管方面,《實施方案》提出:
(一)創新計量監管模式。推動監管重點從管器具向管數據、管行為、管結果全鏈條計量監管轉變,形成全要素、全流程監管新模式。落實市場主體計量風險管控主體責任,防范化解計量風險。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探索以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為特點的非現場監管模式。鼓勵計量技術機構開展計量檢測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建立智能計量管理系統,打造智慧計量實驗室。圍繞民生領域,研究通過智能數據采集及防作弊算法,建立智慧計量監管平臺。
(二)強化民生計量監管。實施計量惠民工程,加強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相關民生計量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保障能力,實現涉及民生領域重點強檢項目全覆蓋,打通計量惠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加大現場計量檢定裝備配置,實現民生計量檢定便利化。持續開展民生計量專項監督檢查,聚焦重點民生領域開展專項治理,防范計量領域系統性風險,維護市場公平公正秩序。
(三)推進誠信體系建設。重點推進建立以經營者自我承諾為主、政府部門推動為輔、社會各界監督為補充的誠信計量管理模式。在集貿市場、加油站、商場超市、眼鏡制配等領域培育誠信計量示范單位,強化誠信計量引領。建立完善誠信計量信息公開機制和市場主體計量信用記錄,推進計量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落實。
(四)嚴格規范計量執法。建立健全查處重大計量違法案件快速反應機制和執法聯動機制。加強計量作弊防控技術和查處技術研究,嚴厲查處制造、銷售和使用帶有作弊功能計量器具的違法行為。加大對網絡平臺計量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規范計量服務行為,嚴厲打擊偽造計量數據、出具虛假計量證書和報告的違法行為。對舉報計量違法行為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獎勵。
(五)推動計量市場服務。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和力量,吸納各類社會組織參與法制計量工作,構建多元、開放的法制計量新格局。大力發展計量校準、計量測試、產業計量等高技術服務新興業態,培育和壯大專業化計量技術服務市場,不斷滿足市場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在保障措施方面,《實施方案》提出了四項保障措施,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優化政策支持;推動文化建設;強化效果評估。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