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 由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組織起草的《糧油檢驗 谷物中黃曲霉毒素 B1測定 超導量點免疫熒光快速定量法》標準已形成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3年7月19日。意見反饋郵箱:tc270sc1@ags.ac.cn。
黃曲霉毒素 B1是已知的化學物質中致癌性最強的一種。黃曲霉毒素 B1對人和動物具有強烈的毒性,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對肝臟的損害。在天然食物中以黃曲霉毒素 B1最為多見,危害性也最強,是大部分食品的必檢項目之一。
糧食作為我國飲食結構金字塔最底端,在我國居民飲食結構中所占比例最高,其質量安全更是不容小覷。然而,糧食真菌毒素污染事件時有發生,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全世界谷物供應 25%受真菌毒素污染而不能食用,其中又以黃曲霉毒素污染最為嚴重。因此,大力發展準確、高效的黃曲霉毒素快速檢測技術,提高糧食黃曲霉毒素的監管時效性,對把好糧食市場準入關,確保糧食流通安全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在當前綠色、安全的糧食發展背景下,糧食污染物快速檢測技術是糧食行業的發展重點,各種快速檢測方法紛紛涌現,為糧食安全的保駕護航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確保方法使用的合法性,將這些快速檢測方法進行嚴謹的驗證并形成方法標準符合當前政策和形勢,也符合社會需求。目前,已形成標準的真菌毒素快速檢測方法主要是酶聯免疫法和膠體金快速定量法,尚不足以完全滿足當前行業對真菌毒素快速檢測技術的需求。本項目以超導量點免疫熒光技術為基礎,利用超導量點的增敏作用,有效提高了黃曲霉毒素 B1的檢測靈敏度和準確性。同時,該方法對樣品前處理方法進行優化,結合該方法測定樣品時較短的上機時間,大大縮短了樣品的檢測時間,提高了樣品的檢測效率。該方法形成標準將為糧食黃曲霉素 B1的監管準確性和時效性發揮重要作用。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 1 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
本文件規定了谷物中黃曲霉毒素B1的超導量點免疫熒光快速定量檢測方法的原理、試劑、儀器設備及材料、樣品制備、樣品測定、結果表述、重復性。本文件適用于小麥、稻谷、玉米等谷物及其制品中黃曲霉毒素B1的快速定量檢測。方法檢出限為0.5μg/kg,定量限為1.5μg/kg。
原理:
本方法基于超導量點標記的抗原抗體反應,采用熒光側向免疫層析(Fluorescent Lateral Flow,FLF)方法學原理。試樣中的黃曲霉毒素B1抗原和固定在檢測線T線上的黃曲霉毒素B1抗原與超導量點標記黃曲霉毒素B1抗體競爭反應,熒光分析儀讀取的熒光信號與試樣中黃曲霉毒素B1含量呈反比,根據儀器內置曲線自動計算樣品中黃曲霉毒素B1的含量。
儀器設備及材料:
除實驗室常規儀器、設備外,需用到下列儀器設備。
1.天平:分度值 0.01g。
3.離心機:轉速不低于4000r/min。
4.渦旋振蕩器。
5.免疫熒光分析儀:可測定并顯示超導量點免疫熒光定量檢測卡的測定結果。
6.QD-Infinity 黃曲霉毒素 B1超導量點免疫熒光定量檢測卡1:常溫避光儲存,具體儲存條件參照使用說明;技術要求見附錄 A。
7.濾紙:中速定量濾紙。
8.計時器。
樣品測定:
1.開啟免疫熒光分析儀(5.5)。
2.將超導量點免疫熒光定量檢測卡(5.6)從冷藏狀態取出放置至室溫,加樣孔朝上平放。
3.準確移取 75 μL 待測液(6.2.2),加入檢測卡加樣孔中。
4.檢測卡加樣后,水平靜置反應15min,然后在3min 內將檢測卡插入免疫熒光分析儀(5.5),儀器將自動進行檢測。
5.免疫熒光分析儀(5.5)自動完成數據讀取、分析、顯示并保存檢測結果。
若顯示值>50μg/kg,則移取100μL6.2.2 中濾液或上清液,加入300μL 試樣提取液(4.2),充分混勻后取100μL 至一潔凈的離心管中,加入400μL 稀釋緩沖液(4.1),充分混勻,按照8.2~8.5進行測定。
結果表述:
試樣中黃曲霉毒素B1的含量由免疫熒光分析儀自動計算并顯示,單位為微克每千克(μg/kg)。
重復性:
在重復性條件下獲得的兩次獨立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超過算術平均值的20%。
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