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王肖沐教授團隊:基于陡坡光電晶體管實現紅外超弱光檢測的重大突破
南京大學王肖沐教授和王軍轉教授突破了常規只采用比探測率定義探測器的探測極限的標準,并在實驗上取得突破性進展。【詳細】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薛加民課題組發現滑移鐵電勢在納米尺度下的尺寸無關特性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薛加民課題組利用本組發展的接觸式掃描隧道顯微鏡方法,以小于10nm的空間分辨和約10meV的能量分辨能力,研究了moiré鐵電勢場對鄰近石墨烯的調控能力。【詳細】上海光機所在972nm摻Yb石英光纖激光器實現超40mW穩定單頻激光輸出
該激光器可作為972nm高功率窄線寬光纖放大器的優質種子源,在單光子探測和非線性頻率轉換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詳細】北京大學電子學院胡又凡-彭練矛團隊在碳基模擬電路領域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研究發現,碳基器件本征增益奇點在器件溝道長度縮減至深亞微米尺度下仍可保持,證明了碳基器件的高增益特性可以有效抵御尺寸縮減衰退。【詳細】深研院新材料學院王明超團隊發表研究成果揭示二維共軛聚合物電子傳感器新進展
二維共軛聚合物及其層堆疊的二維共軛共價有機框架(如二維聚亞芳基亞乙烯)作為一種潛力巨大的聚合物半導體材料,近年來在光/電子器件和光催化領域展現了廣闊的應用前景。【詳細】蘇州納米所藺洪振團隊合作AM:催化自加速脫溶功能的低溫鋅金屬電池懸浮電解液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藺洪振研究員聯合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王健博士及華東理工大學張永正博士論證了CeO2-x懸浮電解液在重新分配負極側局部空間電場,均勻的離子通量動力學和抑制枝晶生長的重要作用。【詳細】蘇州納米所張興旺團隊Sci. Adv. :二維半導體轉角異質光子晶體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張興旺團隊提出了一種創新方案——自耦合光子晶體諧振技術。【詳細】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實現尖晶石載體限域單分散氧化鋅高效催化合成氣轉化制烯烴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能源催化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納米與界面催化研究中心在氧化物-氧化物界面催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詳細】山東大學王亮和于偉泳教授在全空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山東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教授王亮與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于偉泳聯合,在全空氣制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詳細】廈門大學彭麗/李軍團隊與合作者在高質量共價有機框架材料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COFs的結晶性與結構完整性是揭示其構效關系及推進實際應用轉化的關鍵基礎。目前二維COFs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拓撲工程、新型連接化學、共價鍵動態行為解析以及可控合成策略開發等領域。【詳細】北航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在《Nature Physics》發表磁子學研究重要進展
自旋波(Spinwaves)是自旋的集體進動模式,其量子化為磁子(Magnon)。磁子能夠在無焦耳熱耗散的情況下傳輸自旋信息,被視為下一代超低功耗新型磁子學器件的信息載體。【詳細】上海交大郭為忠教授團隊提出基于運動副幾何約束失效的機構誤差發生新機制和建模新方法
由于加工公差、裝配誤差、力的作用、溫度變化等因素,實際機構不可避免地與理論模型之間存在差異,因此探索高效穩定的精度解決方案成為當前機構學研究的重要課題。【詳細】您需登錄會員賬號后才能查看全文
去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