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企業】3月9日,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共同實施的“法國施耐德電氣綠色低碳產教融合項目”正式啟動,標志著該項目正式進入建設階段。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一級巡視員、副司長方軍,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余有根,法國駐華使館文化教育合作處高等教育與人文社科研究合作專員杜雷,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等出席并見證啟動儀式,38所入圍院校校長線上參會。
“雙碳”時代掀起了綠色低碳的發展浪潮,各大產業向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雙轉型”亟需大量高技術技能人才作為智能支撐,產教融合需要加大創新,校企合作也亟需深化,“法國施耐德電氣綠色低碳產教融合項目”應運而生。
作為中法雙方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又一重要舉措,該項目將在教育部國際司的支持和指導下,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施耐德電氣牽頭,共同遴選出首批共38所職業院校,并聚焦綠色能源管理、智慧樓宇、綠色制造三大方向對學校深度賦能,結合施耐德電氣的成熟技術與產品,推進智能化應用場景的教學工作,共建相關應用場景及配套學習平臺,培育學生的系統性產品設計、使用和維護能力,并依托工廠綠色運營模擬和工業互聯網智能平臺,培養兼具實踐應用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的全方位操作型人才,滿足數字化時代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方軍對38所入圍院校表示祝賀,并指出:“中國高度重視深化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健全多元辦學格局、打造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品牌,對職業教育國際化提出了新要求,為廣大職業院校賦予了新使命。教育部國際司圍繞新發展格局,打造中歐‘雙元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將與優質企業開展新一輪全鏈條高質量合作,著力培養制造業人才金字塔‘塔尖’人才,并為學生高質量就業提供保障。本項目是中歐平臺的重點項目之一,也是在教育部層面推動的首個中法產教融合人才培養項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期待首批建設院校建立高
標準合作、發揮好示范作用,為未來進一步擴大并構建院校網絡打好基礎。”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余有根指出,希望項目單位堅持高水平定位,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產出的原則,與施耐德電氣一道高質高效完成各項建設任務,共同努力將法國施耐德電氣綠色低碳產教融合項目打造成為中法人文交流工作的新亮點和職業教育國際產教融合的新典范。
法國駐華使館文化教育合作處高等教育與人文社科研究合作專員杜雷指出,施耐德電氣公司在職業教育合作領域扮演重要的角色,該項目的成果將有望列入法國駐華大使館創立的“中法中心”框架,以展現法國在電氣工程和能源管理方面的優秀表現。
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表示:“‘3060’目標開啟了一個新時代,這既是國家的建設機遇,也是企業的發展機遇,更是人才的機遇。今天的合作開啟了新的產教融合篇章,我們期待在今后進一步發揮經驗與專長,與中國職教領域的院校、協會等生態伙伴們攜手并進,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深厚經驗賦能學校,為行業源源不斷輸送高質量人才,助力中國職業教育現代化事業與產業轉型升級同步發展,共同承擔新時代的社會責任。”
原標題:新型職業教育培育高素質人才 施耐德電氣啟動綠色低碳產教融合項目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