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人物】導讀:1月25日,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AMiner團隊聯合智譜AI、清華—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共同發布“2022年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榜單AI2000”。
榜單基于2012—2021十年間人工智能領域46個頂級期刊會議收錄的共計185241篇論文和258268位作者的學術數據,涵蓋了人工智能20個核心領域(經典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人、知識工程、語音識別、數據挖掘、信息檢索與推薦、數據庫、人機交互、計算機圖形、多媒體、可視化、安全與隱私、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計算理論、芯片技術和物聯網)以及一個新興領域——虛擬現實。
2022年度AI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200人次)和提名學者(1800人次)分布于全球不同機構。由于存在同一學者入選不同領域的現象,經過去重處理后,AI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提名)學者共計1896位。
在綜合排名前十的學者中,排名第一的學者是何愷明,任職于Meta(原Facebook),前十名的學者,一位來自于高校,一位來自于研究機構,其余8位都任職于公司。
在最具影響力機構前十名的排名中出現了科技公司占據上風的情況。研究人員認為,科技公司已經成為AI技術進步的重要推動者。
在最具影響力國家的排名中,美國依舊以絕對優勢領先,評分遠超第二名的英國。中國以相對微弱的差距排名第三,緊隨其后的是加拿大。美國依舊在人工智能人才上占有強勢領先地位,共有13個領域的榜首學者。中國有兩個榜首學者,分別是信息檢索與推薦、多媒體;德國有兩個榜首學者,分別是機器人、可視化;日本的榜首學者在計算機圖形領域。相較于去年美國占據了16個人工智能子領域的榜首,今年出現了更多的上榜國家。研究人員認為,這間接表明其他國家在逐漸強化各自的優勢領域,壯大技術力量。
從學者國家分布來看,美國入選AI 2000學者及提名學者的數量最多,有1146人次,占比57.3%,超過總人數的一半以上。中國排在美國之后,位列第二,有232人次,占比11.6%。英國位列第三,有115人次,占比5.75%。德國位列第四,人次未超過100,但依舊是歐盟學者數量最多的國家。整個歐洲學者數量表現較上年有所流失。
從機構分布來看,谷歌、Meta(原Facebook)及微軟三大科技公司占據優勢地位,公司擁有的頂級AI學者數量,無論是top 10還是top 100數量,均遠多于高校。其中位居首位的谷歌公司,共181人次入選榜單,也是唯一一家學者數過百的機構。
從機構所在的國家分布來看,前10名均為美國機構,且美國機構學者總體人數遙遙領先。阿里巴巴位列第20位,相較于去年有所提升。清華大學相較于去年,遺憾離開前10名的位置。
在榜單中,有95位學者的研究方向涉及了多個領域且成果突出,占比5%。
其中,谷歌的Christian Szegedy在3個領域上榜并且排名都較為靠前,(經典AI排名第1、計算機視覺 排名第2及機器學習排名第13)。Christian Szegedy的h-index(高引用次數)值為24,入選論文67篇,引用量128707。雖然論文數量不多,但是引用量高。
在3個子領域上榜的還有2018年圖靈獎得主、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教授Yoshua Bengio 。此外還包括兩位華人學者,即來自密歇根州立大學的Jiliang Tang(湯繼良)教授及來自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的Xia Hu(胡俠)教授。
在 AI 2000 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榜單中,華人學者有595人,占到了總數的近三分之一。其中,在中國工作的學者一共219人,占所有上榜華人學者的36.8%。而在21個子領域中,有兩位中國學者占據榜首。他們分別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數據學院的何向南教授(信息檢索與推薦領域)和阿里巴巴公司的賈揚清(多媒體領域)。此外,根據大數據顯示的AI 2000華人學者流動圖可以看出,中國的華人學者流動呈現出一個積極的正向流入狀態;而美國的華人學者流動,呈現出一定的負向流出狀態。
整體而言,全球入選AI 2000學者之中,美國共有1146人次,中國有232人次,分別位于第一、第二名。與上屆相比,沒有出現較大的數據波動。由此可見,美國在人工智能整體人才資源、高水平科研成果上仍然占有絕對優勢,這為美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此外,數據顯示,幾大科技企業“巨頭”在人工智能領域貢獻了力量,打破了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壁壘。這促使技術研發可以依據實際需求進行推進,從而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因而可以促使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發展。
中國依舊是目前人工智能發展研究熱度最高的國家。雖然中國在學者規模上位列第二,與美國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人工智能領域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但華人學者在人工智能領域做出的貢獻不可忽視,華人學者上榜人數已占據全榜單的近三分之一。
同時在人才流向上,中國呈現出令人欣喜的正向流入狀態。這表示,中國釋放出人才引進的誠意得到了反饋,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中國。
榜單中,女性學者的數量也呈現了逐年上升的趨勢,并首次出現了女性學者獲得兩個榜單榜首。榜單中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但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年輕的學者。人工智能領域正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其快速發展的活力得以保證。
我們相信,未來人工智能將會實現更多的關鍵技術突破,全球范圍也將不斷涌現出更多的人工智能頂級學者。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