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標準】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計量司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制修訂計劃安排,全國無線電計量技術委員會已完成《邏輯分析儀校準規范》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為了使國家計量技術規范能廣泛適用和更具可操作性,特向全國有關單位征求意見和建議。
邏輯分析儀主要用于數字電路硬件及軟件調試,它具有多數據通道與多個同步時鐘的特點,可以方便分析數字電路的邏輯程序。從原理上分為邏輯信號的定時分析與邏輯信號的狀態分析,由多路邏輯探頭輸入數據信號,以邏輯“1”、“0”顯示數據狀態。能以多級觸發方式采集數據,可以狀態列表方式或波形方式顯示采集數據。
邏輯分析儀的工作過程就是數據采集、存儲、觸發、顯示的過程,由于它采用數字存儲技術,可將數據采集工作和顯示工作分開進行,也可同時進行,必要時,對存儲的數據可以反復進行顯示,以利于對問題的分析和研究。
本規范歸口全國無線電計量技術委員會。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和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負責起草完成。
本規范依據JJF 1071—2010 《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和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編寫。本規范是對JJG 957—2015《邏輯分析儀檢定規程》進行修訂,與JJG 957—2015相比,主要修訂的內容包括:
——編寫格式符合JJF 1071—2010 《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的要求;
——檢定規程修訂為校準規范;
——計量特性改為計量特性和主要功能要求,校準項目包含校準和功能檢查,原規程檢定項目中定時分析:最小脈沖寬度、最小毛刺檢測寬度,狀態分析:狀態時鐘最高速率、狀態時鐘最小脈沖寬度、數據建立/保持時間窗口(Tw)改為功能檢查項目;
——計量特性增加了“計量特性指標如與儀器廠家設計指標矛盾,建議以廠家設計指標為準”的說明;
——毛刺檢測寬度改為最小毛刺檢測寬度,由1 ns改為400 ps~4 ns;
——測量標準器直流電壓源的電壓最大允許誤差,由±(0.1%×讀數+5 mV)改為±(0.1%×標稱值+5 mV);
——測量標準器設備中不再要求選用多功能適配器;
——測量標準器脈沖信號發生器的脈沖幅度最大允許誤差,由±(2%×讀數+20 mV)改為±(2%×標稱值+20 mV);
——測量標準器脈沖發生器的最高頻率,由≥2 GHz改為100 MHz~ 2 GHz;
——測量標準器脈沖發生器的頻率準確度,由1×10-6改為1×(10-4~10-6);
——測量標準器脈沖發生器的最小脈寬,由≤200 ps改為180 ps~10 ns;
——測量標準器示波器的上升時間,由≤30 ps改為30 ps~2 ns;
——測量標準器示波器的幅度測量最大允差,由±2%改為±3%。
校準環境條件:
1. 環境溫度:(23±5)℃。2. 相對濕度:≤80%。3. 供電電源:220 V±11 V,50 Hz±1 Hz。4. 其他:周圍無影響儀器正常工作的電磁干擾和機械振動。
測量標準:
直流電壓源
1)電壓范圍:-10 V~+10 V;2)最大允許誤差:±(0.1%×標稱值+5 mV)。
脈沖信號發生器
1)頻率:100 MHz~ 2 GHz,頻率準確度:1×10-4~1×10-6;2)最小脈沖寬度:180 ps~10 ns;3)脈沖幅度:50 mV~2 V,最大允許誤差:±(2%×標稱值+20 mV);4)輸出通道數:≥2;5)通道間延遲:0 ns~200 ns。
示波器
1)上升時間:30 ps~2 ns;2)時間間隔測量:0.01 ns~1 µs,最大允許誤差:±(0.003%×讀數+10 ps);3)幅度測量:50 mV~5 V,最大允許誤差:±3%。
校準結果的表達:
校準后,出具校準證書。校準證書由封面和校準數據組成。封面由校準機構確定統一格式,校準數據按附錄所列數據表格,并可根據表被校儀表的情況進行填寫。證書上的信息應滿足以下要求。a)標題,如“校準證書”;b)實驗室名稱和地址;c)證書或報告的唯一性標識(如編號),每頁及總頁數的標識;d)送校單位的名稱和地址;e)被校對象的描述和明確標識;f)進行校準的日期,如果與校準結果的有效性和應用有關時,應說明被校對象的接收日期;g)對校準所依據的技術規范的標識,包括名稱及代號;h)本次校準所用測量標準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說明;i)校準環境的描述;j)校準結果及其測量不確定度;k)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簽發人的簽名、職務或等效標識,以及簽發日期;l)校準結果僅對被校對象有效的聲明;m)未經實驗室書面批準,不得部分復制證書的聲明。
本規范適用于邏輯分析儀的校準,其他具有邏輯分析儀功能的儀器可參照執行。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