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新概念】導讀:隨著產業界數字化水平的不斷提升,
RFID技術開始進入各行各業,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防偽追溯、數字化創新應用等方面帶來了許多創新。從整體上來看,RFID系統不但通過數字化方式大幅提升了企業的作業效率,也有效推動了不同行業管理、經營模式的革新,最終造福整個社會。
無線應用發展迅猛 數據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隨著整個社會數字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與各種無線通信技術產生密切聯系,包括WIFI、藍牙、RFID、Lora等等。根據最新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今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已經高達10.11億,是全球規模最大、應用滲透最強的數字社會。
一方面,這些無線通信技術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許多便捷,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們面臨著不可避免的數據安全威脅。如今,數據泄露、濫用、隱私侵犯等問題已經相當普遍,給整個社會帶來了極大挑戰。
事實上,無線傳輸的數據安全性問題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重點。與無線通信相比,有線通信在安全方面的可靠性更高,但其應用成本太高,靈活性也不好。如果從整個網絡發展趨勢來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無線應用的比例一定會越來越高,因此,無線傳輸的安全性問題也將一直被人們關注。
在RFID系統作業時,標簽與讀寫器之間的通信是通過電磁波的傳輸方式實現的,作為一種無線通信方式,在傳輸過程中必然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比如,攻擊者可以通過向RFID系統發送大量難以辨認的虛假信息或錯誤信息,進而導致RFID系統拒絕服務或中斷通信。
由于RFID標簽本身成本較低,且功耗很低,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系統的處理運算能力和安全算法實現能力。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RFID系統的安全隱患指的是射頻部分的安全隱患,大致可以劃分為標簽、讀寫器、以及通信鏈路三個方面。
RFID數據安全之路任重道遠
由于標簽的成本、工藝和功耗方面受到限制,RFID系統一般不會配置非常完善的安全模塊,其數據加密方式有被破解的可能。就無源標簽的特性而言,比較容易遭受能耗途徑的攻擊。
在前端空中接口鏈路中,由于無線傳輸信號本身具有開放性,數據受到的安全威脅較大。非法用戶可以通過使用非授權的讀寫器截取數據,可以阻塞通信信道進行拒絕服務攻擊;可以假冒用戶身份篡改、刪除標簽數據等。這一環節的安全性問題是人們最為關注的重點,也是需要研究突破的重要部分。
當讀寫器接收到標簽發出的數據后,除了中間件進行數據篩選、時間過濾和管理功能外,讀寫器只提供用戶業務接口,而不能提供讓用戶自行提升安全性能的接口。
在RFID產品的安全生產技術上,一方面是安全系數算法和運用的探討,包含加密機制的設計,尤其是運用步驟的完備性層面;另一方面,則是站在系統的方向探討DFS(安全系數設計)技術。
就目前來看,無論是對稱加密技術(DES、AES或國密算法SM1),還是非對稱加密技術(RSA、ECC或國密算法SM2)都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并且,隨著工藝的進步,應用成本也已經逐步下降到了可接受的程度。
對于RFID技術來說, 系統本身不但具有強大的功能、廣泛的應用。而且, 隨著RFID自身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RFID技術勢必會在未來的發展中取得十分可觀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不過,在RFID讀寫器、RFID標簽和接入互聯網等各個階段,數據信息都存有安全風險,安全與隱私難題早已成為牽制RFID技術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一些敏感領域,比如金融、防偽、身份識別等等,對產品安全性有著更嚴格的
標準。因此,不斷地研發出對RFID標簽中的信息進行保護的安全手段,不但能夠讓RFID項目更好實施運作,也能為RFID技術的普及應用創造更好的條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