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人物】2021年8月,為表彰機械工業
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儀綜所)汪爍高級工程師對IEC智能制造及數字化轉型領域國際
標準作出的貢獻和努力,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IEC)授予其IEC專家最高榮譽——IEC 1906獎。這是汪爍繼2019年當選IEC青年專家領袖后,再次榮獲IEC重要獎項。
“IEC 1906獎”由IEC執行委員會為紀念IEC成立于1906年而設立,用以表彰對IEC國際電工標準化作出突出貢獻的各國技術專家。該獎項每年評選一次,由IEC各技術委員會的主席、秘書長負責提名,經IEC中央辦公室技術官員審核后頒發。
汪爍長期從事智能制造及數字化轉型領域的科研和標準化工作,參與和主持10余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質量基礎專項、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工業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專項等相關課題;基于深厚的科研和行業工作背景,作為IEC/TC65(工業測控和自動化技術委員會)資產管理殼、公共數據字典、智能設備管理等5個國際標準工作組的專家成員,深入參與10余項國際標準研制,作出了積極的中國貢獻;擔任IEC/SMB(市場戰略局)/SG12(數字化轉型與系統方法戰略組)的中國專家代表,開展標準數字化轉型戰略研究,承擔機器可讀標準和標準信息模型研究任務。2019年,由于其豐富的國際標準化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汪爍被評選為IEC青年專家領袖(全球僅3名)。
汪爍所在的儀綜所始終堅持科研與標準化工作的有機結合,高度重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具備一支高素質的科研與標準化專家團隊,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工作成果,得到行業高度認可。迄今為止,已有1位專家獲得“IEC青年專家領袖”、5位專家獲得“IEC 1906獎”、2位專家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優秀青年獎”,并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組織獎”。
儀綜所承擔了IEC/SyC SM(智能制造系統委員會)、IEC/TC65、ISO/TC30(封閉管道中流體流量的測量技術委員會)等多個智能制造國際標準化工作核心組織的國內技術對口單位,以及“中德智能制造/工業4.0標準化工作組”支撐單位、科技部與德國聯邦教研部發起成立的“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創新合作聯盟”的中方執行機構,開展了大量智能制造/工業4.0國際和我國標準化工作,依托自身堅實的科研基礎和深厚的成果積累,牽頭制訂30余項國際標準,為工業自動化和智能制造領域的標準化工作作出了積極的中國貢獻。
(注:歐陽勁松所長2009年獲IEC 1906獎,丁露博士2012年獲IEC 1906獎,梅恪副所長2013年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優秀青年獎,儀綜所2016年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組織獎,王春喜博士2018年獲IEC 1906獎,丁露博士2018年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優秀青年獎,汪爍高工2019年獲IEC青年專家領袖,王成城主任2020年獲IEC 1906獎,汪爍高工2021年獲IEC 1906獎)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