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上游】導讀:隨著一大批芯片企業財報的密集披露,兩年多以來持續壓抑的半導體板塊迎來了“久違”的單邊上漲行情。行業內的大小龍頭公司都開始在內外部資金的熱捧下市值屢創新高,韋爾股份、兆易創新等一批企業,更是成了A股市場“最靚的仔”。
半導體行業高漲的熱情,讓那些在造芯路上的企業個個躍躍欲試,都在緊追慢趕地加快芯片業務發展,一場接一場的拆分上市戲碼更是輪番上演,行業風口也在加速到來。不過,在行業的疾風背后,隱患也在尾隨而至。
急速到來的“芯片”風口
經過近幾年的迅猛發展,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到今年開始迎來了全面爆發,特別是5月份、6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接連兩個月的超預期,更是徹底引爆了市場的熱情。作為產業鏈上游的一部分,半導體企業也跟著迎來了爆發期。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富滿電子的凈利潤為3-3.3億元,同比增長1124.56%-1247.02%;長電科技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2.8億元左右,同比增長249%;韋爾股份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2.42億元至24.43億元,同比增長126.41%至146.78%;北方華創、芯源微也分別實現了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50%、
亮眼的財報表現背后,整個芯片行業或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拐點”。此前,在整個芯片半導體領域,很多大廠都處于“入不敷出”的虧損狀態,整個行業僅有中芯國際、韋爾股份等少數玩家實現盈利,但如今整個行業頭部企業均迎來了業績的改善,說明了汽車產業下游需求的爆發正在向上游傳導,從而帶動了以芯片為代表的上游產業鏈的集中爆發。
當然,本輪芯片企業業績改善還與外供短缺引發的“缺芯潮”分不開。自今年2季度以來,受疫情以及極端氣候影響,原本仰賴的外部芯片供應開始面臨挑戰,成本端價格上漲、供應端供給不足等諸多因素疊加,使得行業“缺芯”危機持續蔓延,這就給國內芯片企業高景氣增長創造了歷史性機會。
在芯片業整體業績超預期增長的推動下,諸多半導體龍頭企業市值開始一路走高。最近一個月,中環股份、華潤微和紫光國微等企業市值紛紛突破千億,韋爾股份等半導體龍頭更是一路新高。高漲的市值外加國家優惠的政策,讓整個半導體投資圈的熱情不斷高漲,半導體企業分拆上市動作不斷。
除了之前已經受理的比亞迪半導體之外,近期分拆出來的昆侖芯片(百度)、中國移動的芯昇科技、立訊精密、美的、吉利、東風全都蜂擁而至??梢灶A見,一場巨頭參與的新風口已經到來。
追風者云集
從目前來看,行業參與的玩家來路眾多、行業更是五花八門,不過在目的上各家之間又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具體來看,目前參與芯片行業的玩家主要分為以下四類:一是以傳統制造為代表的制造類企業,代表如立訊精密、美的等玩家;二是新能源車企,如吉利、比亞迪等;三是以通訊、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企業,其代表如中國移動、百度、華為;四是新入局的一些中小玩家。
資料顯示,今年6月份百度旗下昆侖芯片業務成立獨立新公司--昆侖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百度芯片首席架構師歐陽劍出任昆侖芯片公司CEO。再往前追溯,5月份吉利汽車宣布與芯聚能半導體等成立車規級功率半導體合資公司---廣東芯聚能半導體有限公司;TCL成立TCL微芯科技,鴻海與國巨合作成立國涵電子,進軍小IC市場。
東風、美的也分別于3月份、1月份,成立半導體技術公司。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今年上半年新增半導體相關企業超過2萬家,同比增長178%,而這幾乎是過去一年的新增數量。從成立的理由來看,各芯片企業參與的理由又各不相同。
比如,對于立訊精密、美的等傳統制造類企業來說,它們希望通過成立半導體企業實現上下游整合;而對于比亞迪、吉利、百度等車企來說,它們則是希望通過自研芯片實現在智能汽車上的主導權,甚至在車用電子上實現彎道超車;而對于通訊企業來說,解決芯片“卡脖子”問題攸關生存,自己下場做自然是勢在必行。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