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上游】對于快遞物流行業來說,每年“雙十一”都是一次艱難的年終大考。伴隨著消費者購物熱情被點燃,各電商平臺訂單的急劇暴漲,總會讓快遞物流行業的業務量與壓力也隨之增加。在此背景下,每當“雙十一”快臨近的時候,行業企業都會提前進入備戰狀態,那么今年大家的備戰情況怎么樣了呢?
今年雙十一與眾不同
說起今年,其實“雙十一”的情況與往常有所不同。今年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雙十一”多了一些新特點和新挑戰。據國家郵政局28日給出的預測,今年雙十一除了業務量會迎來激增之外,可能也會從單日購物狂歡演變為十日甚至半月狂歡,換言之銷售周期將大幅拉長,可能演變為持久作戰。
先來看業務量方面。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今年11月11日至16日期間,行業日均快遞業務量可能達到4.9億件,約是日常業務量的2倍。同時快遞業務量在30%以上增速下,將出現日處理量3倍的增長。前三個季度以來,消費者受到限制的購買熱情將在今年雙十一徹底釋放,企業壓力不小。
而在持續時間上,國家郵政局表示當前幾家主要電商平臺已經紛紛調整促銷策略,在11月初就準備開始啟動相關活動,預計銷售周期將從原來的幾日延長至半個月。在此背景下,“雙十一”狂歡周期的延長將使得快遞物流行業的作戰進入持久化階段,這對于其中企業的持久性作戰能力是個考驗。
除此以外,今年“雙十一”還有一個考驗是在疫情防控方面。當前,疫情在我國雖然得到有效控制,但雙十一購物狂歡潮的開啟,快遞物流行業持續性作業的啟動,數多萬從業人員奔波忙碌在生產一線很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疫情反彈的風險。基于此,未來如何落實防控要求和服務保障也十分關鍵。
借智能裝備迎戰大考
那么,面對上述新的壓力和挑戰,今年企業們都是如何應對的呢?
就目前來看,智能裝備成為了大家共同迎戰的利器。在雙十一業務量翻倍增長、物流快遞服務持久性遭到考驗、行業防控需求與服務保障需共同關注的情況下,單純依賴人工作業已經無法滿足要求?;诖耍鞣N智能裝備就成為行業破局的關鍵,大家希望通過無人化、智能化物流發展渡過難關。
而這些智能裝備主要包括無人機、機器人以及可穿戴設備。據悉,今年順豐速運已經計劃批量投入使用自主研發的可穿戴智能設備,這種設備作業在快遞員身上,每票收件和派件的時間將分別縮短12和16秒。與此同時,順豐還將在高峰運輸中增加無人機運輸模式,以此進一步提高運輸的效率。
除了順豐以外,京東、菜鳥等也在積極部署智能化物流發展。今年雙十一期間,京東遍布各地的“亞洲一號”以及菜鳥云倉將發揮出功效,其中各種機器人將成為分揀、取件的重要角色,同時在“后一公里”末端配送上,無人機、無人車等“快遞小哥”也將出手,助力快遞配送模式更多樣化。
背后對人依賴不可少
當然,雖然依靠著各種各樣的智能裝備,通過無人化、智能化的物流能助力行業渡過這次大考危機,但這一切的背后,依然離不開對于人力的依賴。一方面,智能裝備暫時無法徹底取代人工,行業發展的主力軍依然是人;另一方面,人機協作是未來趨勢,智能裝備應用背后操作也離不開專業人才。
基于此,當前物流行業在加強對智能裝備的研發、應用和看重的同時,也不能忘了對人的關注。對于普通快遞員、揀貨員、駕駛員等來說,行業要加強崗位需求滿足,同時也要設立相應培養晉升機制,讓智慧物流的實現不至于犧牲人的利益。此前,不少省市出臺的快遞職稱考評,是一個好的舉措。
此外,除了對底層普通員工的關注外,也還需要加強對高質量、復合型專業人才的培養。智能裝備離不開人工來操作、維護和應用,而智能化物流所需要的人才要求也頗高,當前無法完全滿足。在此背景下,行業一方面需要加強人才引進和吸納,另一方面也要完善人才建設與培養,還需雙管齊下。
日前,據相關消息顯示,京東物流四季度已經面向全國擴招15000人,主要針對于基層管理者以及倉儲員、分揀員、快遞員、駕駛員等一線崗位。這一動態表明,智能化物流發展背后人臉需求和依賴依然很高。與此同時也表明當前我國物流行業對人工的應用還處于基礎初級階段,未來還有待提升。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