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下游】對大眾來說,量子計算是一個十分新奇的事物。與電子計算機相比,量子計算機理論上運算能力可以實現指數級增長,在氣象預報、密碼分析、石油勘探、藥物設計等領域很有前景,被認為將是下一代信息革命的關鍵動力。
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創新指數顯示,我國排名從2015年的第29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14位。整體上,我國科技創新實現量質齊升,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高新區國內生產總值從8.1萬億增長到12.2萬億,五年增長超過50%。高新技術企業從7.9萬家增長到22.5萬家。
在“十三五”期間,科技部加大了戰略性高新技術的超前部署,在軌道交通、超級計算量子信息、增材制造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拿量子信息技術來說,“京滬干線”和“墨子號”的實驗,構建了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絡雛形。
據了解,在“十四五”高新技術發展的規劃布局上,我國將按照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要求,著力解決“高質量發展需要與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的矛盾”,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其中,就包含加強前瞻部署和大力發展以智能技術和量子技術為特征的新一代高新技術,打造我國高新技術先發優勢。
量子科技為什么如此重要呢?其中十分關鍵的一點是,量子力學帶來了豐富的技術和應用。自從問世以來,量子力學包括量子科技已經先后孕育出激光、芯片、核磁共振、半導體晶體管、
電子顯微鏡等新技術。近年來,基于對單個量子態的操控,量子科學技術又出現了新的領域和新的方向,正在迎來量子革命的第二次高潮,也可以稱為第二次量子革命。一個重要的例子就是,量子信息和量子計算。
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測量等一批新興技術,將極大地改變和提升人類獲取、傳輸、處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對促進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關鍵的作用,推動量子科技研究以及應用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量子科技主要覆蓋三大領域:測量、計算、通信。據悉,量子通信是迄今為止通過數學方式被嚴格證明的安全的通信方式。業內人士預測,考慮長期在金融、國防、政府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在推動量子通信發展的同時,中國在芯片化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加強。
從企業爭相加快布局步伐這一狀況,能夠看出量子科技的火熱。去年初,英特爾交付了49量子位的超導測試芯片,被視為一個里程碑;去年,Google發布測試了72量子位處理器,并在近宣稱實現了“量子霸權”。IBM也宣布將為合作伙伴提供53-Qubit的通用量子計算機,并在CES2019上展示了世界上一臺商用量子計算機IBM Q System One。
反觀中國量子計算企業的發展,初創公司在近兩年才陸續見報,公開資料較少。與國外的產、學、研發展比較,我國量子計算研究與資本市場的投資對接相對緩慢。目前量子計算領域,國內還是以理論研究為主。
不過近兩年華為、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也開始加大量子計算領域的投入。上游主要是元器件以及量子核心設備,比如神州量子、國盾量子等,目前參與的企業較少,呈現一種寡頭的格局。中游主要包括系統集成商、網絡傳輸干線提供商,比如說神州數碼等。
在認識到量子科技多元的應用價值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之后,各國加緊在該領域的布局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展望未來,量子科技會深入、持久地改變人們的生活,給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紅利!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