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深度】目前電感器作為電子線路三大基礎元件之一,被廣泛應用在電腦、消費電子、通訊設備等各電子領域。按結構分電感可分為插裝式和貼片式兩大類,而片式電感又分為疊層型、繞線型、和薄膜型三種。近年來,隨著智能移動設備的發展,電子產品的市場也變得越來越廣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電感器行業迎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除此之外,信息產業的質量提升也使得電感器企業著重培養科研人才,打到技術創新的目的才能將企業做大做強。
我國電感器行業市場
隨著我國的國民經濟水平直線上升,人們對手機等數碼產品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各大手機制造企業的競爭加劇,市場對電感器的需求迅速提升。據小編了解,截至2019年底,我國電感器行業銷售規模已經超過700億只,銷售收入達100億以上。而其中智能手機作為撐起電感器銷量的半壁江山,獲益于智能手機的需求量與出貨量提高,對電感器件的需求量有著3-4倍的提高。單機電感數從功能機中平均20-30個增長到智能機中的80-100個,主要原因在于須隔離的信號越來越多。
但我國電感器的生產廠商仍然存在一些誤區,例如電子元器件產品還大部分停留在技術含量較低的中低端領域。我國目前所生產的片式電感器依舊面向大眾化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如DVD、PC、數字電視等一些較低檔的數碼產品,而邁向的通訊領域和汽車電子領域的電感器并不多,面向市場中的電子產品市場搶占利潤率也不容樂觀。而我國的國內市場,即使是的電子產品中所采用的這類基礎元件基本上也都出自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等企業。這就導致了國內許多優秀的電感器企業,也不得不在基礎領域進行循環競爭,在目前的良好發展機會下,這樣的無意義競爭讓電感器行業無法取得質的飛躍。
電感器的發展趨勢
1.小型化與高頻化
目前較為常見的是傳統的繞線型片式電感器,這種電感器通常采用微小工字型磁芯,經繞線、焊接、電極成型,再由塑封等工序制成。據了解,這種傳統的片式電感器具有以下幾種優點:制造工藝簡單,電性能優良,且適于大電流通過,可靠性高等。當然它也有些許缺點:容易受到磁芯物理尺寸和制造工藝限制,讓目前趨向的微小型化發展駐足。繞線型片式電感器是采用H型(或Ⅱ型)陶瓷芯,經過繞線、焊接、涂復、環氧樹脂氣等工藝制成。其主要產品的電感值覆蓋范圍為1.8nH~1.2μH,由此可見該類電感器電感值都偏小,但不可否認的是自諧頻率高,就更適合高頻使用。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通訊品質、傳輸距離及傳輸容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目前通訊產品的傳輸頻率也正在向高頻化發展。在電子及通訊產品朝向高頻化發展的趨勢推動下,電感器本身的應用頻率也必須隨之提高。由于傳統利用磁性材料所制成的電感器已經無法滿足提高頻率的要求,因此陶瓷材料便應運而生。目前幾乎所有的高頻電感均使用陶瓷材料制成。而未來電感器的發展方向一定是趨向小型化和高頻化的,體積變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是電感器的必經之路。
2.高感量與低損耗大功率化
由于我國技術還有所欠缺,高感量電感器領域仍然是傳統電感器的占比較重,而隨著成型技術和磁粉材料技術的提高,片式電感器的電感量范圍得到有效提升,市場需求量也隨之飆升。再者,隨著芯片的低壓大電流化發展趨勢和目前低功耗綠色產品的環保需求,都對電感器提出了較低的直流電阻和較高的耐受電流能力的要求。而迄今為止,疊層電感的耐受電流已由上世紀的毫安級提高到安培級,微亨級電感量的疊層產品甚至能取代繞線功率電感。未來電感器也將繼承這一趨勢。
3.集成化
人們的生活趨向智能化與便攜化,所以大部分的電子產品也向小型化發展,而電感器的體積已減小到物理極,集成化就成為了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集成化這樣既可以減小體積,又可以降低成本。而目前電感器在集成化方面,主要是利用LTCC技術將電感器與其它分立器件一起組合成復雜模塊,提供方便快捷的一體化系統。但集成化也有一大阻礙,那就是散熱問題和提高元件的耐熱性問題。而在電感器的發展道路上,集成電感器與電容器合二為一的濾波器、耦合器、平衡非平衡轉換器、雙工器等產品技術已逐漸成熟。后,在集成電感器與其他主、被動元件所制成的模組產品方面,市場上已經開發出包括RF射頻模組、VCO模組、藍牙模組等產品。
企業發展走集約化道路
整個電子信息產業都已極快的速度發展,傳統電感器早已不能適應目前市場的電子整機需求。當前,我國的電感器生產企業大多規模不大,產品的質量與科研技術都和先進水平有明顯的差距,但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一定能解決整個問題。集約化發展,讓電感器企業通過產品質量的提高、科研力度的增加、集中管理以及多種優點組合方式的調整來增進效益。在充分利用企業目前的一切資源的基礎上,更集中合理地運用現代管理與技術,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積極效應,充分利用發展潮流,把握發展方向,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我國目前要做的是充分發揮市場、人力資源和勞動力成本等方面的優勢,盡快實現電感器企業的集約化生產,擴大產業規模,推進技術進步與升級。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