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研發】大連理工大學光儀學院梅亮副教授課題組圍繞國家在大氣環境監測領域的重大需求,實現了掃描式沙氏大氣
激光雷達技術和系統,該系統為大氣環境監測、監管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技術手段,對解決我國當前面臨的嚴峻大氣污染問題具有重大社會意義。
掃描式沙氏大氣激光雷達系統應用示意圖
污染源探測效果示意圖
隨著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大氣污染日趨嚴峻,給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帶來了嚴重威脅,大氣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挑戰之一。大氣激光雷達(Lidar)技術是一種主動式光學遙感探測技術,可確定大氣環境中污染物的垂直分布和時空變化,其在空間分辨率、探測靈敏度、抗干擾能力及實時監測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作為對傳統技術的有力補充,大氣激光雷達技術已經成為大氣環境監測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實現結構緊湊、低維護、低成本、探測盲區小的大氣激光雷達探測技術是該領域的主要挑戰之一,也是大氣環境監測的迫切需求。
光儀學院梅亮副教授在2014年與課題組成員在上提出了沙氏大氣激光雷達探測新原理。沙氏大氣激光雷達技術采用連續光二極管激光器作為光源,并利用
圖像傳感器作為探測器,在滿足沙氏成像原理的條件下實現大氣回波信號的距離分辨探測,克服了傳統脈沖式大氣激光雷達技術面臨的應用瓶頸問題,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穩定性、可靠性,縮短了系統的探測盲區,并大幅降低了系統的成本及維護需求。
梅亮副教授入職大連理工大學后,獲得首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項目立項資助。四年來,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資助下,帶領課題組開展關鍵技術攻關研究,建立了沙氏大氣激光雷達技術相關的理論、方法體系,發表高水平SCI期刊論文10余篇。
課題組開展了沙氏大氣激光雷達技術的應用研究,實現了掃描式沙氏大氣激光雷達技術和系統。該系統可實現方圓5 km內大氣污染源排放的實時掃描探測。此研究成果在天津、武漢、青島、鄭州、西安等十余個省市環保部門應用和試用,受到合作企業和環保部門的高度評價,并實現成果轉化(首批轉化項目合同額超100萬元)。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