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深度】你知道“新基建”嗎? “新基建”是指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站、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
自“新基建”這一概念一出,許多專家、媒體認為,特高壓是“新基建”的亮點。
什么是特高壓?
特高壓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輸電構成,是目前世界上進的輸電技術,具有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少占地的綜合優勢。
2009年,我國就已建成第一條特高壓輸電線路。今年2月中旬以來,一大批特高壓工程火力全開: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陜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壓工程……
根據2020年1月國家電網發布的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計劃,2020年內計劃完成7條特高壓線路核準工作,計劃開工線路3條,剩余4條線路將在2021-2022年陸續開工。預計到2025年特高壓線路有望突破4萬公里。
特高壓作為“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表明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提質振興的主攻方向,具有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等優勢,彰顯了國家電網“大國重器”和“頂梁柱”作用。
傳統電力巡檢模式有哪些弊端?
隨著特高壓建設的迅猛發展,電網的規模越來越大,輸變電設備的數量也越來越多,變電、輸電、配電等電力系統各環節的巡檢需求進一步提高。
傳統的電力巡檢模式,即人工利用看、聽、聞等感知手段,對電力設備運行狀態進行查驗和記錄,此種方式存在著人力成本高、巡檢手段單一、巡檢數據主觀性強、受天氣影響大、數據管理分散等問題,逐漸無法滿足準確、實時、高頻率的電力設備巡檢需求。
因此,在現有人員規模情況下,如何提供智能化巡檢設備,使人力投入更少、運維效率更高,是擺在所有電力人面前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
“電網2.0”催生智能化巡檢新模式
隨著智能電網(又稱“電網2.0”)概念的提出,世界各國爭相通過先進的
傳感器和測量技術、設備技術、控制方法和決策支持系統開發電力系統的智能化設備,確保電網的智能化、信息化、經濟環保化的運行。
近年來,機器人被引入電力巡檢領域,以取代人工完成大部分自動化巡檢工作。采用電力巡檢機器人技術進行電網巡檢,既具有人工巡檢的靈活性和智能性,同時也克服和彌補了人工巡檢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是智能電網和無人值守變電站巡檢技術的發展方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智能電力巡檢機器人市場前景廣闊
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全面鋪開,各類人工智能設備的需求潛力不斷增長,智能電力巡檢機器人也由此迎來了發展提速期。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電力巡檢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12億元。未來在特高壓及智能電網建設的推動下,預計到2023年電力巡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50億元。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電力巡檢機器人代替人工,既能夠提高電網安全,還能夠節省人力資源,因此目前深受電網行業青睞,隨著相關政策推動電網智能化,未來智能電力巡檢機器人市場滲透率將不斷提升,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