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文章開頭,小編先帶大家了解下太陽輻射吧!顧名思義:太陽輻射指太陽從核融合所產生的能量,經由電磁波傳遞到各地的輻射能。太陽輻射的光學頻譜接近溫度5800K的黑體輻射。大約有一半的頻譜是電磁波譜中的可見光,而另一半有紅外線與紫外線等頻譜。在輻射到地球時,會對地球大氣層造成影響,所有有了地球有了四季有了冬暖夏涼,同時,地球大氣也會對太陽輻射造成影響。如果紫外線沒有被大氣層或是其他的保護裝置吸收,它會影響人體皮膚的色素的變化。
據悉,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研制的高分辨率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近日正式上線,用戶可免費下載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的相關高分辨率(10公里、3小時)數據。這是目前我國發布時間序列長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
地表太陽輻射是地球系統的主要驅動因子,驅動著地球系統的能量、水和碳循環。它是地表水文、生態、農業等陸表過程模擬的重要驅動數據,也是
太陽能利用的重要指標。發展長時間序列、高分辨率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對于地表過程研究、太陽能電廠選址、能源政策制定和電網系統配置優化等至關重要。
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介紹到,該數據集可為冰川、水文、生態和農業等地表過程模擬研究提供基礎數據,改善制作與地學相關模型的陸面驅動數據集,為太陽能應用領域(太陽能電站選址和太陽能應用系統評估等)提供數據支持。
同時,該數據集的空間分辨率(10公里)遠高于其他衛星輻射產品(100公里)。該數據集是地表過程模擬研究(如冰川、水文、生態、農業等模擬)主要輸入數據,可用于改善制作與地學相關模型的陸面驅動數據集。同時,該數據集對于太陽能應用領域有重要意義,如太陽能電站的選址、太陽能應用系統的評估、太陽能發電量的預報模型的建立、建筑采光設計及電網集成與優化等都需要高精度長序列的太陽能數據。
通過驗證并和其他衛星輻射產品比較表明,中國新發布的34年跨度高分辨率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比上通用的“衛星云氣候計劃——通量數據集”“能量與水循環實驗——地表能量收支”“云和地球輻射能量系統”等衛星輻射產品的精度率要高。后續,基于新的云產品,數據中心還會繼續更新該數據集。該成果以數據論文形式發表于《地球系統科學數據》。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