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人物】“如果用它來測量,毫不夸張地說,即使是8個足球場誤差也不會超過1根頭發絲。”這是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關于精密智能測量創新團隊運用室內50m長度
標準裝置開展精密測量的口頭禪。
一個簡單的類比,也形象地描繪出了這個團隊工作的高精尖。他們究竟是怎樣一群人?
關鍵詞 :【團隊建設】探索前行的創新團隊
在滿目蔥蘢的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園區內,有一幢灰白色的小樓。推開實驗室的大門,一股涼氣撲面而來。墻上的機器顯示:溫度19.54攝氏度,濕度66.26%——這是為了室內50m長度標準裝置所配備的溫濕度環境。這套設備由大理石導軌、3臺高精度
激光干涉儀、移動導軌及溫濕度補償系統組成,造價達千萬元,對恒溫恒濕的要求很高,也是全省高等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
在這個恒溫恒濕實驗室內,除了室內50m長度標準裝置,還有三維大長度測量系統、激光跟蹤儀、DPA攝像測量系統、藍光柔性視覺三維測量系統等多臺精密測量裝備,這些硬件設備為精密智能測量創新團隊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技術支撐。
除了基礎硬件,一支鉆堅研微、勇于創新的人才隊伍才能構建出一支優秀創新團隊的骨架。作為創新團隊帶頭人,陳哲敏深知這一點。
“團隊現共有骨干成員8人,其中博士3人,碩士5人,擁有高級職稱5人,專業涵蓋光學、圖像、機械電子三大領域。”陳哲敏表示,精密智能測量創新團隊的前身是裝置計量技術研究團隊,人員結構以科技人員為主,主要以基礎性、自由化的方式開展計量技術研究。2018年,為更好發揮計量科技人才在提升科技工作水平、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促進國家核心產業競爭力提升的基礎支撐作用,浙江省計量院啟動一流創新團隊建設。借此機會,團隊進行了轉型發展:聚焦工業機器人產業中的計量測試技術,緊密結合產業發展需求開展成果應用和轉化。
“原來我們研究的范圍比較寬泛,找不到’精’。成立精密智能測量創新團隊后,我們將工作重心放在應用研究上,通過人員調整,在原有的科研人員基礎上增加檢測人員,形成了年齡職稱結構合理,研究應用互補的團隊結構。一方面滿足科研探索的自由空間,另一方面高度結合產業發展需求,通過兩者之間的博弈做到融合與平衡。”比如在工業機器人計量技術研究上,創新團隊不僅僅是按照企業的需求去做,更是洞察產業痛點,前瞻未來趨勢,往高精密去做,為企業、產業做好技術儲備、技術等。
郭鋼祥是這個創新團隊的技術骨干,2013年進入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工作,從事裝備研究。精密智能測量創新團隊成立時,他成為團隊的一員。在他看來,團隊的成立可以說是順勢發展而成。組建精密智能測量創新團隊的優勢在于,人員的專業方向更全、更聚焦,融合了科研與檢測,更加貼合產業發展。
一支在研究工作上鉆堅研微,勇于創新方法的團隊漸漸成形。
關鍵詞 :【成果轉化】科技成果轉化助推企業發展
“應用視覺測量和精密測量技術的檢測方法研究及測試裝置研制”“圖像算法研究和水下圖像復原研究”“大長度精密測量及光學精密測量等的方法研究”,一個個科研項目的立項、實施,精密智能測量創新團隊從未停止過對研究工作的追求。
在此基礎之上,依托浙江省數字精密測量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產業計量中心(籌)兩大平臺,緊貼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積極推進計量“三服務”活動,以計量助企為實踐載體,努力向科技創新驅動、成果轉化服務企業做進一步探索。
2018年,杭州大寺計量校準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找到創新團隊,希望幫企業研制一臺自動化裝置,解決目前市面上產品主要是純手動,通過人來測量,造成主觀性強,準確率低,效率低的問題。
接到任務后,團隊成員通力合作,通過技術評估裝置的結構設計、設計自動控制系統、編制圖像軟件等,研制出鋼卷尺自動檢定裝置,能夠自動記錄數據,提升各個檢測點的測試效率,從而提升整體鋼卷尺自動檢定裝置的效率。企業十分滿意。
郭斌是團隊里另一名科研成員,連續多年對接服務金卡智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金卡智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行業,也是智能制造的典范。在開展服務民企計量幫扶過程中,了解到燃氣表表面數據信息實時采集是企業的難點、痛點。團隊為企業提供“一企一策”計量測試解決方案,利用機器視覺技術,結合自動化控制,實現了對燃氣表各個功能的自動化檢測。其裝置將企業燃氣表型號識別,低電壓功能檢測,插卡功能檢測,通氣量計數,掉電保護,寫表號等功能集成于檢測裝置中,縮短燃氣表在流水線上運行的時間,單臺燃氣表檢測時間只需150秒。實現從原來每人負責8個檢測工位到現在每人負責24個檢測工位,節約了勞動力成本,提高了檢測效率。
陳哲敏說,“團隊重視成果轉化。對科研人員,要求要有一定的市場敏感度,如對市場和機會的認知和判斷、對客戶需求的把握等;對于檢測人員,要求提高技術層面的轉化,了解企業的真正需求。這里面,需要人員思維方式進行轉型,再對研究的方向進行整合與聚焦,才能凝聚出為企業解決難題的項目方向,趟出一條特有的路子。”關于科研成果轉化和應用,他認為,首先要加強領導,定工作目標,定具體責任人,形成齊抓共管的氛圍;其次,要突出主體,激活企業對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需求,從機制上保證科技成果走進企業;再次,積極抓好已簽約項目的實施,加快產業化進程;后,進一步做好項目的實施和立項工作。多措并舉,加大對科技創新工作的投入,注重培育市場,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才能助推高質量發展。
截止目前,精密智能測量創新團隊完成成果轉化和橫向課題總金額近百萬元,其中研究課題數35項,成果轉化服務企業30余家,幫助企業提升經濟效益上百萬元。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