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深度】核與輻射安全事關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與經濟發展,與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一起構成當今環保領域的三大主要任務。
日前,熱播的《切爾諾貝利》以令人窒息的畫面,將人類歷史上嚴重的核事故展現在人們面前。當人們如此真切的感受了核輻射的恐怖之后,心中不免有些寒意。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泄漏出了大量放射性物質,這次驚天大禍不僅給蘇聯造成了人員、政治、經濟上的巨量損失,更是重創了人們發展核電的信心。
但是,三十多年過去了,核電不僅沒有退出能源行業,相反,世界上的核電站越來越多。據原子能機構統計,全世界現有450座核電站(反應堆),分布在31個國家。
隨著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目前我國正大力發展核電項目,降低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根據《“十三五”核電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國核電將投產約3000萬千瓦、開工3000萬千瓦以上,2020年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
但是,自2015年12月以來,我國便再無新增核電項目審批。2019年3月18日,生態環境部公示了當天受理的《福建漳州核電廠1、2號機組環境影響報告書(建造階段)》、《中廣核廣東太平嶺核電廠一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建造階段)》,兩份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漳州核電1號機組和太平嶺核電1號機組于2019年6月開工,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隨著我國核電建設項目的重啟,輻射環境監測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所謂輻射監測,是指為評價或控制放射性輻射或放射性物質的照射,制定輻射監測計劃并對劑量或污染所進行的測量及對測量結果的解釋。
輻射涉及的類型和對象眾多,按照監測類型,可分為常規監測、操作監測和特殊監測;按照監測對象,可分為個人監測(包括外照射個人監測、體內污染檢測盒皮膚污染監測)、工作場所監測(包括外照射輻射場監測、空氣污染監測和表面污染監測)、環境監測(包括外照射輻射場監測,空氣、水、土壤和動植物等介質中放射性核素的監測)、流出物監測等。
在輻射監測質量控制方面,我國目前遵守的是《電離輻射監測質量保證一般規定(GB8999-1988)》和《核設施流出物和環境放射性監測質量保證計劃的一般要求(GB 11216-1989)》,但是這兩個
標準已無法滿足現行工作的需要。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電離輻射監測質量保證一般規定(征求意見稿)》,對已經實施了31年的舊標準進行了修訂。新標準將《電離輻射監測質量保證一般規定(GB8999-1988)》和《核設施流出物和環境放射性監測質量保證計劃的一般要求(GB 11216-1989)》進行了整合,合并為一項標準;根據要求,增加了部分質量控制措施,增加了輻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海洋輻射環境監測的要求。
根據我國《“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等規劃文件要求,“十三五”期間,我國將繼續加大國控輻射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建設,到2020年自動監測站總數大約500個。
隨著我國對輻射環境監測的重視,新標準的發布將開啟我國輻射監測市場的新一輪發展。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