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深度】臭氧污染是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在高溫、強光照天氣作用影響下產生的二次污染物,是日常空氣質量監測六類污染物之一。
近年來,我國大氣臭氧污染呈加劇態勢,已成為繼PM2.5后困擾城市空氣質量改善的另一重要污染物。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監測數據顯示,進入6月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首要污染物以臭氧為主。
眾所周知,臭氧在平流層中能阻擋高能量的紫外線輻射到達地球,是非常重要的“保護傘”。但一旦到了近地面,高濃度的臭氧就會換一副“面孔”,變成“健康殺手”。
上世紀發生在美國洛杉磯的光化學煙霧事件,臭氧就是“元兇”之一。1955年,洛杉磯發生了一場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由于大氣污染和高溫,短短兩天之內,因呼吸系統衰竭死亡的65歲以上老人達400多人,許多人出現眼睛痛、頭痛、呼吸困難等癥狀。
臭氧的危害可見一斑。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高速發展以及能源消費總量的持續升高,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等臭氧前體物的排放量居高不下,臭氧污染問題將日漸突出。相關研究表明,若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預計2015-2050年間臭氧濃度將增加20%-25%,到2100年將增加40%-60%。
當前,臭氧已成為逐年增長的大氣污染物。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鄭州等地在城市大氣防控中均已明確對臭氧“宣戰”,運用新的臭氧監測技術,加強對臭氧污染監測。
目前有關臭氧的
檢測儀器和技術有:臭氧時空分布探測
激光雷達系統、光柵光譜濾光器、地基臭氧雷達觀測、車載臭氧雷達觀測等。一些省市已經部署完成了大氣臭氧激光雷達系統,臭氧探空儀等,并成功得到應用。這些儀器和技術的運用可以為臭氧分析防控工作提供可靠、可控、可溯源的數據。
另外,我國已在重點區域和城市開展VOCs例行監測,加強工業園區、重點污染源的VOCs排放監督性監測,摸清臭氧來源和主要影響因素,為臭氧污染治理提供決策支撐。
2017年,原環保部印發了《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臭氧標準傳遞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將完善我國環境空氣臭氧監測質量控制體系,統一全國各級環境監測機構和運維機構的臭氧傳遞標準和工作標準,使環境空氣臭氧標準傳遞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俗話說的好:“不怕慢,只怕站”。臭氧污染眼下還無法完全避免,但多想一些法子,把工作做細、做實,一步一個腳印,再硬的骨頭也能啃下來。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