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6月3日,
儀表儀器儀表行業協會食品安全快檢專業委員會發布了《糧食農殘速測試劑盒》團體標準征求意見稿,并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耕地緊張的國家,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始終是農業生產的主要目標,而使用農藥控制病蟲草害從而減少糧食減產是必要的技術措施,農業機械化等現代農業技術需要使用農藥進行除草、控高、脫葉、座果等措施,以利于機械化操作。農藥對植物來說,猶如醫藥對人類一樣重要,且必不可少。但如果超過大殘留限量標準,會導致糧食營養失衡、感官質量等品質下降,甚至會對人畜產生不良影響或通過食物鏈對生態系統中生物造成毒害的危險。
目前我國糧食農藥殘留現狀尚不穩定,仍存在著一些風險隱患。隨著國內外殘留限量標準的提高或檢測農藥種類的增加、原來不超標的產品變成了超標;特別是由于我國農業生產的產業規模較小,有總舵千家萬戶的農民分散生產和經營,加上生產技術較為落后,基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難以真正做到,造成監管更加困難。同時,我國農藥殘留的標準數量相對發達國家還比較少。并且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消費者對糧食安全的關注度也在不斷增加,人們對糧食的要求已經由數量轉向質量。
目前,食品中農藥多殘留檢測多數采用GC、GC/MS 、LC、 LC/MS等儀器方法,盡管具有準確度高的特點,但是檢測成本(設備、試劑)較高,前處理時間較長,并不適合現場檢測。酶抑制法所需設備較為普遍,且操作方便,耗時較少,其敏感性和穩定性較好,已被國家標準GB/T 5009.199-2003 、GB/T 18630-2002和農業行業標準 NY/T 448-2001 所采用。目前在我國、韓國、越南等大量使用于果蔬中有機磷農藥的快速檢測。
因此,準確把握消費需求動向,著力增加綠色、營養健康糧食及糧食產品供應,解決糧食生產質量和管理體系問題,制定糧食農殘速測標準,提高糧食農殘檢測能力,推廣快速、簡便和準確的檢測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標準由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食品安全快檢專業委員會提出,按照GB/T 1.1-2009 給出的規則起草,由廣東達元綠洲食品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廣東省糧食科學研究所單位起草。
本標準的結構、技術要素和表述規則按GB/T 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 20000.3-2004《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3部分:引用文件》、GB/T 20001.1-2001《標準編寫規則 第1部分:術語》、GB/T 20001.10-2014《標準編寫規則 第10部分:產品標準》等規定的表述方法及要求編寫。
本標準規定了糧食農殘速測試劑盒質量檢測的要求、試驗方法、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等內容。
本標準適用于大米、大豆、小麥等糧食谷物中利用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對膽堿酯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原理制備的專用糧食農殘速測試劑盒。(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