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企業】4月26日,林洋能源發布了2018年年度報告。公司準確把握行業政策和發展方向,“智能、節能、新能源”三大板塊全面推進,報告顯示2018年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0.17億元,同比增長11.94%,毛利潤15.1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61億元,同比增長10.86%。
報告期內,公司智能板塊業務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應對行業變化,順利完成各項經營指標。國網
智能電表在 2018 年招標需求有所反彈,公司在國網 2018 年進行的 2 次招標中,合計中標金額約 4.03 億元;同時,南網公司年內 2 次
電能表類框架招標中,合計中標金額約 2.68 億元。
在海外智能用電業務的拓展方面,有效推進大客戶戰略,全面合作開拓市場,與各國的當地合作伙伴一起深耕當地市場。報告期內,實現海外銷售 3,805 萬美元,在手訂單達 4,800 萬美元。
2018 年,公司在智能配電領域進一步拓展,從智能配電終端(DTU、FTU)擴展到故障監測終端,連續中標多個智能配電前瞻性科技項目,同時公司積極研發面向多種配電設備的模塊化監測裝置,各類智能配電設備的數據接口,配電設備監測及遠程巡檢平臺等多種面向未來能源物聯網的產品及技術。
▍新能源板塊
2018年,公司新能源板塊實現銷售收入 24.03 億元,其中電費收入 13.30 億元,同比增長 21.16%。截止 2018 年 12 月 31 日,公司開發建設已并網運行的各類光伏電站裝機容量約 1.5GW。為進一步鞏固在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地位,公司積極儲備平價上網后的各類分布式電站資源,且在手儲備項目達 1.6GW 以上。
報告期內,公司 N 型電池、組件 400MW 量產,電池量產平均轉換效率>21.8%,雙面因子> 85%,首年衰減率小于 1%,取得 TüV 萊茵和 CQC 等產品認證,并已啟動電池從 N-PERT 轉為 TopCON 的技術升級,升級完成后電池平均轉換效率可達 23%。
在自主開發建設運營電站的同時,公司先后與中廣核、中電建、中能建、中國通建、大唐、華為及國網電商等國企央企形成戰略合作關系,推進國內光伏EPC及海外光伏業務的緊密合作關系, 積極拓展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2018年6月,公司與中廣核就200MW泗洪天崗湖基地項目簽訂11.09億元EPC總承包合同,并于當年實現并網;公司與中電建河南分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圍繞500MW海外光伏項目采用N型雙面組件、EPC等業務開展深度合作。
2018 年,公司光伏電站運維團隊以“安全、運行可靠、效益為先、長期受控”十六字管理方針為準則,積極引進管理和技術人才,運維電站總容量已突破 1.7GW。在公司運維團隊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實現公司電站每兆瓦發電量突破 126萬度。
▍節能板塊
公司智慧能效管理云平臺已覆蓋3,469個工商業耗能大戶,部署超過35,000個能效采集點,管理用電負荷超過750MW,日用電量超過1,900萬度。公司積累了大量能耗數據,憑借專業技術有針對性的為用戶開展節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業務。
截止目前,公司成功中標河北 1.48 億元交通系統節能改造項目,是公司正式進入交通系統、具備為交通系統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能力;公司與遠東能源、北京啟迪等公司共同設立英大(蘇州)綜合能源投資中心(有限合伙),通過產業基金加快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發展,并獲得徐州清潔供暖示范項目。
公司多年來一直重視產品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收集并分析行業信息和產品關鍵指標,并通過不斷的測試與開發,目前已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易能效”智慧能效管理云平臺、“易能效”電能 監測終端和 LY-6000 用戶側電儲能及微電網能源管理系統入圍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產品(技術) 參考目錄。
2019 年,公司將繼續強化在智能電能表、用電采集終端領域的市場地位,緊緊抓住國家智能電網與泛在物聯網構建能源互聯網以及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機遇,加強內部流程管控、精細化管理,加大科研項目投入,整合營銷資源,創新商業模式,確保公司三大業務板塊持續運行。
(原文標題:林洋能源2018年全年營業收入40.17億元,同比增長11.94%)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