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儀表網 儀表標準】為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提高生態環境管理水平,規范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環境空氣和廢氣 顆粒物中砷、硒、鉍、銻的測定 原子熒光法》征求意見稿。
當今社會隨著砷、硒、鉍、銻的廣泛存在和廣泛使用,砷、硒、鉍、銻成為了非常常見、嚴重危害居民健康的污染物之一。特別是隨著現代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砷、硒、鉍、銻對環境的污染日趨嚴重,而且砷、硒、鉍、銻都屬于在常溫下可以揮發的金屬,空氣中砷、硒、鉍、銻濃度較大時,對人體的危害是十分大的,因此,建立空氣和廢氣顆粒物中的砷、硒、鉍、銻的測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國內外測定顆粒物中金屬元素的方法主要有
原子吸收光譜法(AA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ICP-AE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X-射線熒光光譜法、中子活化分析法以及質子誘導X射線發射光譜法等。
但是大氣顆粒物的組成成分復雜,顆粒物中不同金屬元素的濃度范圍相差很大,在數十甚至數百個ppm至ppt級的范圍內。由于需要控制的金屬元素不斷增加,而部分金屬元素的基準濃度或控制限值都非常低,傳統的分析方法往往無法滿足相應的控制限值要求,必須與石墨爐原子吸收(GF-AAS)和冷原子吸收(CVAAS)技術結合使用才能達到大部分金屬元素的分析要求。
原子熒光是一種重金屬元素分析技術,對砷、硒、鉍、銻等金屬元素具有靈敏度高、檢出限低、分析過程快捷、分析取樣量少等優點,測定分析物濃度可低至納克/升(ng/L)或萬億分之幾(ppt)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取代ICP-AES、GF-AAS和CV-AAS等方法,故在國內外已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基于該方法較其他幾種方法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本標準規定了測定環境空氣和廢氣顆粒物中砷、硒、鉍、銻四種元素的原子熒光法,主要適用于環境空氣、無組織排放監控點空氣和固定污染源有組織排放廢氣顆粒物中砷(As)、硒(Se)、鉍(Bi)、銻(Sb)的測定。本標準為發布。
本標準實驗主要是采用等速采樣,將環境空氣和廢氣顆粒物中砷、硒、鉍、銻采集到濾膜或濾筒上,所采集的樣品用混合酸消解處理,通過酸性介質,樣品中的砷、硒、鉍、銻被硼氫化鉀還原成為氣態氫化物,再運用原子熒光光譜儀進行測量。
其中,當環境空氣采樣量為144m3時,消解液定容體積為50ml時,方法的檢出限為0.1ng/m3~0.8ng/m3,測定下限為0.4ng/m3~3.2ng/m3;無組織排放監控點空氣采樣量為48m3,消解液定容體積為50ml時,方法檢出限為0.3ng/m3~2.4ng/m3,測定下限為1.2ng/m3~9.6ng/m3;固定污染源有組織排放廢氣采樣量為0.600m3時,消解液定容體積為100ml時,方法的檢出限為0.1g/m3~0.5g/m3,測定下限為0.4g/m3~2.0g/m3。(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