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深度】近年來,隨著儀器儀表行業的迅速的發展,市場競爭也逐漸進入了白熱化階段,一些儀器儀表企業為了在競爭中獲得立足,不惜冒險去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獲取不正當的利益,不僅給儀器儀表市場帶了不公平競爭,同時也給相關的儀器儀表企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在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下,知識產權作為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已經越來越受到科技型企業的關注?,F如今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雖然國家很早就已經開始對企業或個人的知識產權加強監管和保護,而且整個社會也越來越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但是在儀器儀表行業侵犯知識產權事件仍有發生,無法完全遏制。
近日,安捷倫對上海儀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儀盟)及數名安捷倫前雇員提起民事訴訟。起訴書稱,安捷倫前雇員通過非法手段獲得其商業秘密,之后成立了上海儀盟,并使用非法獲得的信息仿造安捷倫
氣相色譜。隨后安捷倫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 Michael Tang 表示,安捷倫將堅定不移地捍衛自己的知識產權,并將對范圍內的任何侵害安捷倫科技知識產權的行為采取適當的法律行動。
不僅僅像安捷倫這樣的國外大企業會遇到知識產權被侵犯的事情,國內的一些儀器儀表企業也同樣遇到了知識產權被侵犯的事。2011年理邦儀器因涉嫌侵權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知識產權被訴,并被禁止參與政府采購;2015年南華儀器上市前遭多起訴訟,核心技術被指侵權北京金鎧星科技有限公司等等。可以想象儀器儀表行業還有多少侵犯知識產權的事件沒有被曝出來。
為什么儀器儀表行業會屢屢曝出侵犯知識產權的事情?首先,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比較薄弱。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儀器儀表企業每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幾萬個,但是申請的數卻不到其中的10%,企業較為重視有形資產的保護,但卻忽視了其作為無形資產的保護,從而導致有很多知識產權被侵犯的事件發生。
其次,缺乏專業的知識產權人才。國內大多數企業尚未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沒有專門負責知識產權工作的人員,真正了解和懂得知識產權知識的人才不多。企業一旦遇到知識產權爭端,要么處于極其被動的地位,要么需要支付高額費用聘請外部人員應訴,導致知識產權在保護的過程中受到各種阻礙,使得企業蒙受各種損失,嚴重的會致使企業倒閉。
保護知識產權是一個性的問題,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都在積極采取相應措施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打擊侵犯知識產權事件的發生。
日前,渦輪增壓和互聯汽車技術的霍尼韋爾宣布在中國獲得了兩起在知識產權和商標保護方面的重要勝利,有效打擊了霍尼韋爾蓋瑞特渦輪增壓器的假冒品銷售渠道。多家假冒產品銷售網點責任人被判處有期徒刑和高額罰金,以及長達三年不得再從事渦輪增壓器相關業務的禁止令。
2008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布,知識產權戰略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基本戰略。自國家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以來,儀器儀表行業的創新活動非常活躍。如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福建順昌虹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等企業成為批知識產權創新優勢企業。
另外,數以百計的儀器儀表企業被列入各省市和有關部門知識產權示范培育企業。如遼寧省以丹東東方測控技術有限公司為核心成立了遼寧(丹東)儀器儀表產業聯盟;江蘇天瑞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
光譜儀,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的激光在線氣體分析系統等正是憑借其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為了行業的。
如果儀器儀表企業在發現自己的產品被抄襲、被侵權,應采取怎樣的措施處理呢?首先,對已經發現的侵犯知識產權的惡劣行為,儀器儀表企業應堅決予以嚴厲打擊,通過法律途徑嚴懲不法分子。因為對儀器儀表企業而言,自己辛辛苦苦開發出來的技術被盜用,損失的不僅是利益更多是長期建立起來的品牌信譽。儀器儀表企業要注重對無形資產的保護,建立相應的保護知識產權的機制和培養專業的知識產權人才。與此同時企業要堅持苦練“內功”,不斷創新,擁有難以被模仿的核心技術。
其次對消費者而言,要擦亮雙眼,不被眼前利益所誘惑,堅決不使用假冒偽劣產品,讓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企業無立足之地;對政府而言,要加強儀器儀表市場的監管和懲罰力度,不斷完善相關處罰機制,嚴懲唯利是圖的不法分子。
后,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強立法,修訂和完善《法》、《商標法》等法規,形成既與接軌又符合我國國情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同時,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程序,依法公正、地解決好知識產權糾紛事件。
相信,隨著我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以及在社會多方的力量的努力下,儀器儀表企業知識產權被侵犯問題一定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一個公平、有序的儀器儀表市場環境一定會出現。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