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深度】近年來,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在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逐步得到應用。在國家鼓勵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政策環境下,PPP模式為彌補財政資金缺口,擴寬基礎設施融資渠道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目前我國供熱項目多為政府及國有企業投資建設,供熱設備老化、供熱能力不足、供熱收費困難等現象普遍存在。在這樣背景下,供熱項目引入PPP模式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供熱項目運用PPP模式的優勢
彌補政府資金不足
在傳統的供熱項目建設經營管理模式中,政府以直接投資者的角色介入項目建設中,但隨著新《預算法》、《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等相繼出臺,今后地方政府舉債審批難度將加大,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額度將很難滿足需求,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將面臨轉型發展。作為承擔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PPP模式的引入便是政府融資平臺轉型的一個方向。政府從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變成監管者,并在財政預算方面減輕了壓力。隨著私營企業的引入,增加了項目的資本金數量,彌補了財政資源的不足,使原本缺乏資金的項目得以實行。同時,私營企業合理控制資金使用,有效提高了資金利用率,縮短了項目建設周期,降低了項目成本。
降低投資風險
在PPP模式下,政府和私營企業之間通過簽訂協議,達成雙方都滿意的風險分配結構,使各參與方能夠妥善應對風險。PPP模式使私營企業能夠參與到供熱項目立項、設計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中來,降低了私營企業的投資風險,同時將私營企業的管理方法與技術引入到項目中,有效控制項目建設與運行,降低供熱項目建設投資的總風險,很好地保障了政府與私營企業各方的利益。
結合雙方優點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可以使公共部門的社會性、公益性目標與私人部門的有效管理相結合,發揮公私雙方的優勢,有效地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更好地為社會提供供熱服務。
供熱項目PPP模式案例分析
佳木斯市熱力公司是1983年成立的國有企業,在城市集中供熱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供熱管網老化影響供熱、人員繁冗工資拖欠、企業經營情況惡化等,企業在2007年面臨著破產的境況。當地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補貼來扶持企業,但效果不佳。基于這種情況,當地政府決定采取對外引資方式來解決這個難題,并終與法國供熱企業達爾凱公司達成協議,中外合作改制原國有供熱企業。該項目成為我國供熱領域的PPP項目。
實行PPP模式后,政府出讓供熱特許經營權,達爾凱獲得為期25年的“城市供熱經營許可證”。自2007年以來,企業投資改造了供熱系統,新建換熱站和換熱機組、擴建主干管網、購置供熱設備;供熱用戶增長了1.5倍;供熱面積也擴大一倍;供熱方式由直接供熱方式轉變為二次間接供熱,在熱源未增加情況下供熱能力翻了一番。目前,該項目已運營8年,從第5年開始已連續盈利,而且未來依然是可持續盈利的。
達爾凱(佳木斯)供熱PPP項目的實施,一方面為當地政府減輕了財政壓力,另一方面引進先進供熱模式在節能減排上取得了巨大社會效益。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引進先進設備和專業的管理方法使運營成本減少,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該項目實現了我國供熱項目由傳統投融資模式向PPP模式的轉變,為未來我國供熱項目PPP模式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供熱項目運用PPP模式的可行性
供熱項目PPP項目具有彌補政府資金不足,降低政府及社會資本投資風險等優勢,具有比公共部門及私營企業任何一方單獨建設更為顯著的成果。伴隨我國供熱領域PPP項目的順利運行,國務院、地方政府、社會各方也為PPP項目的可行性發展提供了機遇。
首先,我國政府先后頒布了《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鼓勵運用PPP模式參與綜合管廊建設和運營》等文件,這些政策為供熱項目引入PPP模式提供了有利的支持。2014年11月30日,財政部對外公布了30個PPP示范項目,其中供熱項目3個。其次,由于供熱行業以社會效益為主,盈利性不強,政府向私營企業提供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以保證供熱項目在PPP模式下可以以較低的收費實現運營,并能獲取相關利潤。后,供熱項目屬于具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社會資本對于投資供熱領域的意愿比較強烈。社會資本擁有嚴格的管理機制,可以根據市場情況開展投資活動。綜上所述,PPP模式應用在供熱領域具有可行性。
(原標題:供熱項目運用PPP模式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