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產業】小到手機、遙控器上的傳感器,大到飛機、火箭上的各種零部件,只要用眼前這兩臺三坐標測量儀的測頭一測,便能知曉該部件是否生產合格。而這種測量的誤差僅控制在微米級甚至是亞微米級之內,微米級是什么概念呢?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百分之一的薄度。
11月7日上午,浙江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院與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合作簽約暨首期培訓開班儀式在杭州市質檢院隆重舉行。杭州市質檢院院長陳兆波和海克斯康大中華區執行總裁周亮現場簽約,這也標志著杭州個“智能測量培訓基地”正式成立。
現階段,該基地和培訓班主要面向杭州市內的300多家機械制造企業授課,通過報名的形式,這些企業的一線技術工人都可以來市質檢院的培訓班接受培訓。從基礎的樣品結構測量到依托互聯網+技術實現終的“智慧工廠”,培訓班致力于通過培育技術人才推進企業生產智能化。據了解, 期培訓班為期5天,還特別邀請到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崔繼文現場授課,從學術理論和生產實踐兩個方面指導學員。
所謂“智能測量”,那它的“智能”究竟體現在哪里呢?
杭州市質檢院副院長厲志飛告訴記者,原先生產線上的產品測量往往都是滯后的,計量監測跟不上,就很容易導致產品大量不合格。而現在,通過將三坐標測量儀和機器人直接放置在生產流水線上,一線的技工工人就可以實時監測判斷生產過程中的測量數據是否準確,這樣一來,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也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
海克斯康大中華區執行總裁周亮表示,目前,我國制造業仍處在“大而不強”的境遇,自主創新能力較差,產業結構不合理。國家所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在于創新驅動與轉型升級,而創新的核心與關鍵在于人。此次與杭州質檢院的合作初衷正基于此。接下來,雙方還將繼續攜手,不斷提高培訓班的師資力量和硬件設備,夯實工業基礎,共同助力中國制造2025目標的實現。
(原標題:杭州“智能測量培訓基地”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