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會議】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由于靠近用戶側直接供能且便于實現多種能源形勢的互補,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為推進行業發展進程,攜手中國臺灣智慧型電網產業協會打造兩岸互動交流平臺,堅持開展“學術活動月”,青年科學家代表們可借此機會齊聚一堂,針對智能電網、新能源等熱點問題展開討論,深入了解兩岸電力科技新發展進程。
在能源發展沿革和現狀、電網發展歷程討論過程中,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建設專委會主任委員孫昕、中國臺灣智慧型電網產業協會常務監事楊宏澤、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英國GDA和BRB項目部總經理毛慶、清華大學電機系副主任魯宗相等專家都從各自角度為與會人員分享了案例與感受。在分布式能源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也出現過限制因素。比如說,大量接入產生的間歇性和波動性會對電網運行和電力交易造成直接的沖擊,影響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嚴重影響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系統的接入規模和運行效率。
為整合分布式發電優勢,降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對電網的沖擊和負面影響,美國電力可靠性技術協會提出了微網(MicroGrid)的概念。微網是指由分布式能源、能量變換裝置、負荷、監控和保護裝置等匯集而成的小型發配電系統,是一個能夠實現自我控制和管理的自治系統。
針對微網的了解和發展,中國臺灣中原大學副教授許世哲、中國電科院新能源并網仿真與規劃研究室副主任李琰、中國臺灣中原大學教授洪穎怡、華北電力大學副教授劉念都做了專題報告,詳盡的介紹和分享了微電網的保護技術與新能源發電穩定性等內容。
兩岸學術交流活動是促進彼此交流的良好平臺,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為我國電力事業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實干型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