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 儀表科普】自從法老時代出現計量概念以來,計量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在近25年,隨著激光、3D掃描儀和光學技術的出現,計量技術獲得了飛速發展。因此,該領域在未來必然會進一步發展—新的特性將提升質量控制和檢測能力,新的開發成果也將使制造流程發生變革。本文旨在描繪計量解決方案和計量設備在未來5-10年的發展前景。接下來,我們對預測出的發展趨勢進行詳細介紹。
測量越來越靠近制造
由于計量設備越來越靠近生產車間,其必須具備簡便性和易用性,才能使零部件制造商也能對零部件進行檢測。檢測和質量控制將不再被視為并行流程,而成為制造流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測量在制造過程中將執行數次,因此制成零部件在生產完成之前便已經過了若干次測量。
簡便性和靈活性
越來越多的經營者都需要直接在生產車間執行質量控制和檢測。因此,計量設備將更加直觀、易用、易懂。操作計量及測量設備所需的專業知識水平也將下降。此外,還存在檢測仍由質量控制團隊進行管理(尚未熟悉自動化和機器人編程)并逐漸轉移到生產團隊(并未完全習慣各類測量方法)的過渡階段。在此期間,計量設備仍需要依靠靈活的解決方案進行測量,完全過渡之后,便可自動執行并能自我修正。
3D掃描
3D掃描計量解決方案將逐漸取代接觸式探測解決方案,主要由于以下三大原因:采集速度高,分析的信息密度大,可在短時間內確定整個零部件的特征。
軟件和硬件集成
未來,各系統組件之間的協作水平將進一步提高。事實上,計量設備的軟件和硬件將由同一家公司開發,從而實現完全交互和操作,并且便于用戶充分利用設備功能。因此,與各類硬件均兼容的通用軟件將由軟硬件集成所代替。它將帶來更多可能性,并且為客戶帶來顯著優勢,尤其是簡便性和易用性的相關優勢。
自動化
未來,需要人為干預的檢測過程將由自動化的測量系統所取代。由于編程很可能立即成為質量控制團隊的噩夢,他們將更傾向于采用靈活、直觀、與硬件集成的軟件。歸根結底,它就像打手勢一樣簡單,因此,機器人能夠單獨記錄其軌跡并對其進行編程。
后,智能測量(工業4.0所述)將完全顛覆生產流程?;谧詣踊瘻y量計量解決方案,制造流程將實現自動修正。事實上,這一理念也是許多未來學家的共同愿望。
想象一下,如果測量系統在檢查某一批次后可以辨別偏差,確定其在生產中的位置并將上述信息傳輸至制造軟件,這樣一來無需人為干預,誤差便可在這一過程中得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