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人物】在如今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中,高校教師開公司、辦企業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那么,這些擁有科技成果的高新技術型“創客”的成績如何?企業又有著怎樣的特點?記者試著從中國計量大學計量測試工程學院副教授郭斌身上尋找答案。
浙江杭州沃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郭斌一手創辦的,以先進檢測技術、自動化控制與機器人集成為核心技術體系,具備成套智能自動化生產線的設計制造能力。在公司網站的“大事記”板塊中,記者可以清楚看到它的成長點滴:2008年公司成立,2010年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11年入選杭州市“雛鷹杯”具成長潛力企業50強,2013年被認定為杭州市科技型初創企業,2015年在新三板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據了解,該公司在制動領域的技術已達全國水平,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柳州五菱、比亞迪汽車、一汽集團、中國重汽、陜汽集團、萬向集團、亞太機電、萬安科技、KNORR、WABCO、ZF Sachs、東風汽車、江淮汽車等企業,年產值超7000萬元。
好政策讓他占盡“天時”
“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采訪中,郭斌多次表達了這樣的感慨,“國家號召大眾創業,近幾年尤其鼓勵高校科研工作者創業,相應的扶持政策讓公司很受益。”
據了解,杭州市于2010年推出的“雛鷹計劃”,以及“雛鷹杯”企業評選活動讓公司在成立之初就享受到了種子資金、創新基金、貸款貼息等政策扶持,“可以說公司能夠活下來,這些好政策功不可沒!”
為鼓勵和扶持高校教師、科研院所專家帶領團隊創業,杭州市于2011年啟動“青藍計劃”,對入選企業實行了貸款補助、房租補貼、會展補貼、申請資助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今年初,《鼓勵在杭高校師生在杭創新創業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出臺,新政提供了多重保險,讓有才有智有能力的老師放心干。
“有這么多針對教師創業的好政策,杭州不愧是創業者的天堂”,郭斌說,在這么好的政策環境下,創業的老師們干勁更足了。
科技創新成果打造“地利”優勢
說起自己的創業緣起,郭斌形容為“挺自然的事”。當年,他研究的項目成果受到了很多企業的關注,紛紛要求合作,為讓科研成果盡快落地、發揮價值,他萌生了創辦企業的想法。郭斌的研究方向為精密檢測技術、自動化檢測裝置和汽車電子技術,這些“計量特色”專業知識,在一般人眼里可能和開公司不沾邊,認為測試、計量多是輔助性的操作,很難作為主打產品推入市場。然而,郭斌卻實現了在成套自動化設備裝配檢測這一新領域站穩腳跟。
“當初,本著科技成果轉化的目的開的公司,沒想到產出了更多的科技成果,這是我之前沒有預想到的。”郭斌笑著說,公司多項產品通過了省級科技成果鑒定,達到國內水平,并多次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獎、國家質檢總局科技成果獎等。
不僅如此,公司還多次承擔國家科技創新基金項目、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和國家質檢總局科技計劃項目,去年,公司產品入選浙江省批‘機器換人’先進適用裝備推廣目錄以及杭州市首批‘工業智慧’項目。研發成果已申報80多項,其中已授權的發明達24項,取得20項軟件著作權。
公司還和中國計量大學、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院浙江分所聯合組建了杭州市的“市級汽車零部件智能檢測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郭斌說:“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是我們發展的寶貴財富。”
“人和”源自師者品格
走進公司的研發中心,記者發現很多研發人員的辦公桌上都放著書和筆記本,不時有人聚在一起討論問題,這場景頗像大學生的自修室。在公司工作整五年的葉紹竹說:“公司同事間的關系特別融洽,大家一起學習研究攻克難題,就像在學校的時候一樣,郭老師還會經常指導我們。”今年剛剛畢業的王彥明是郭斌的研究生,在他看來郭老師不善言辭,是個干實事的人。
王彥明還表示,郭老師不喜歡研究生叫他“老板”,甚至有些反感,“現在公司前景這么好,也上市了,郭老師還是和以前一樣,沒啥變化。”談到畢業后來導師公司工作的原因,王彥明說:“可能就是所謂的人格魅力大吧,郭老師性格溫和,從沒見他發過脾氣,指導我們這些研究生非常認真,留在他的公司是很自然的事,而且公司的前景很好,我對公司很有信心。”
據郭斌介紹,公司每年都會吸收一批中國計量大學計量測試工程學院的畢業生加入,這些學生有很多在學校里就參與了相關項目的研究,工作后可以繼續深入。采訪當天,公司里還活躍著一批在校大學生,原來公司還是中國計量大學學生生產實習基地。“公司是在學校的支持下逐漸發展起來的,應該成為學生學習鍛煉的平臺,這是我們企業的責任,也是我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郭斌如是說。
09屆中國計量大學畢業生汪偉國在公司工作了七年,他一直和郭斌保持著師生的相處模式。“在這樣的公司工作,我覺得非常開心,特別有幸福感。” 汪偉國這樣形容自己的感受。
(原標題:中國計量大學教授創業,將科技成果轉化成辦企業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