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產業】“海洋問題一直是國防安全的重點,海洋監測逐漸進入人們視線。”在8月10日的中國遙感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德爐以“衛星海洋水色遙感發展的前沿”為主題作報告,對海洋水色遙感的特點和前沿技術進行闡述。
“深海分別占海洋和地球面積的92%和65%左右,研究深海生物,有助于人類對生物圈的認知具有深遠影響,海洋水色遙感在其中發揮著重大作用。”潘德爐表示,海洋測繪有三個重大因素——溫度、鹽度、深度,我國在溫度測量已有很好的遙感技術支持,在鹽度測量方面正在發展新技術,但深度測量仍有所缺失。水色遙感技術是利用傳感器接收到水面發射的輻射光譜,并且進行相關的數據處理,從而獲得水體的一些基本信息的技術。發展海洋水色遙感具有重大意義,但也有不足:一是無法觀測整個海洋現象一天內的動態變化;二是無法獲得剖面海洋水色信息;三是無法細分水色要素。這些問題需要發展靜止水色衛星、海洋激光衛星遙感和被動融合遙感技術來解決。
潘德爐表示,目前《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瞄準帶偏振和帶激光的水色遙感前沿技術,并發射海洋靜止衛星,海洋水色遙感將大有可為。
(原標題:海洋水色遙感 未來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