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市場】7月12日,有媒體小編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京津冀供熱協同發展合作交流研討會”,在會上,中國城鎮供熱協會與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北京熱力、天津熱力、合肥熱力將作為行業首批“國家北斗服務網”應用試點單位。今天小編想跟大家說說這次會上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清潔能源供熱的“十三五”規劃,我們先從大熱的張家口市說起:
張家口市供熱情況
2008年前,張家口市是全省沒有大型集中供熱的城市;
從2009年開始,中心城區大力推進集中供熱建設;
到2015年,中心城區大型集中供熱普及率83.1%;
預計,2016年底中心城區集中供熱普及率計劃達到95%以上,個別無法接入集中供熱管網的區域,采用清潔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實施供熱。
按照《河北省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規劃》,城市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供熱將大力推行。當前共實施天然氣供熱項目約81萬平方米,實施電供暖項目約3萬平方米。清潔能源供熱正在起步階段,擬采取風電、光熱、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供熱,相應到位的可再生能源供熱的建設和運行補貼或扶持政策會盡快制定出臺。
河北省供熱規劃
“十二五”期間大力推廣了新能源供熱,比如石家莊的工業余熱利用、保定雄縣的地熱供熱均成為典型示范項目,到2015年11月,保定雄縣地熱供熱已經占到城區集中供暖面積的85%,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因此清潔能源的推廣工作是當前重點工作之一。河北省政府提出:到2016年年底,所有的供熱要實現集中供熱及清潔能源供熱,推廣燃氣供熱、地熱、熱泵、電能、太陽能、熱電冷三聯供等不同形式的清潔能源供熱,任務量非常大,很重要,也是必須完成的任務。
天津市供熱規劃
“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繼續推進熱電聯產,積極利用電采暖等清潔能源”是天津市“十三五”供熱規劃三大原則之一。根據規劃,要進一步優化熱源結構,到“十三五”末實現可再生能源比例大于8.5%,超凈燃煤鍋爐比例大于20%,熱電聯產比例大于50%。在熱源方面,規劃末期可再生能源總供熱面積4246萬平方米,電采暖供熱面積118萬平方米,其中新建可再生綜合能源站50座。
北京市供熱規劃
因地制宜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熱,城六區將更多采用污水源熱泵、土壤源熱泵、水源熱泵、太陽能 空氣源熱泵供熱,郊區供熱方式多采用地熱能、垃圾焚燒發電廠余熱、工業余熱、太陽能、利用棄風電供熱(電蓄熱鍋爐)。到“十三五”末,城六區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供熱面積將達到700萬平方米,郊區將達到878萬平方米。
小編結語
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其實這個概念并不陌生,從開始的不溫不火,到現在的急速升溫,一畝三分地的局面可能真的要變樣了。在小編看來,北京、天津的集中供熱大系統已頗具規模,京津兩地清潔能源的應用會呈點狀、分布式發展,所以真正的清潔能源供熱大市場無疑應在縱貫南北的河北省內。張家口市地處寒冷地區,采暖期長達5個月,壩上地區6個月,轄區崇禮是2022年冬季奧運會雪上項目的賽場,有句玩笑話“起點低,進步快”,無論是大環境形勢所迫,還是獨特的地域供熱特點,張家口市將是打開河北省清潔能源供熱市場的佳切入點。
(原標題: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的“清潔能源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