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企業】2016年,中國GDP增速將回調至6.5基準,隨著中國經濟逐步步入“新常態”,企業遭遇復雜形勢,同時也面臨新的發展契機。雖然國內制造業仍處于“產能過剩”的困境,但海外市場依然廣闊。在“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動下,浙江作為開放大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許多企業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如荼展開,邁上新的臺階,2016年勢必將成為“一帶一路”落地實施的“收獲”之年。
在剛剛結束的浙江高新產業論壇上,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再次獲評“浙江高新技術企業”。而中控正是受益于“一帶一路”政策的高新技術代表企業。近兩年,中控在海外的業務發展享受到了的溫暖環境,通過與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重工等央企以及大型設計院的合作,在中亞地區,特別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中控發現了廣闊的自動化新興市場。目前,中控已深度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當地的基礎建設、戰略能源發展等領域貢獻自動化之力。在“一帶一路”構想提出后,中控先后取得了100多個項目應用,對外銷售了400余套控制系統,涉及電力、油氣、石化化工、建材、冶金、造紙等多個行業。
據悉,在過去的二十余年,中控每年將銷售收入的8%以上用于研發投入,有的年份甚至達到10%以上,這在中外自動化廠商中并不多見。隨著中控在自動化技術創新方面的不斷突破和積累,以控制系統為核心的工業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在“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特別是西亞、中亞地區影響力越來越大。
為順應國內外市場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中控在實施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戰略轉型過程中,頗有前瞻性地多點布局,提前在西亞、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設立了海外辦事處,以“高度重視客戶服務”為宗旨,堅持進行本地化的改造。前期通過大量的市場研究,形成了針對當地社會文化、企業生產狀況、甚至用戶使用習慣等方面的充分了解和積淀。根據用戶需求,不斷對自身產品做調整,提高產品適應性。此外也積極推動產品多文化,制作多種語言版本的產品資料說明書、對系統軟件界面進行俄文化的開發。
不少用戶反映,中控的產品技術性能,使用方便、界面友好。他們由原先不得不接受歐美產品的固定模式轉變為享受中控帶來的人性化定制服務。這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從“用戶適應歐美產品”到“中控適應用戶需求”的重大變革。
全心全意“走進去”
隨著業務發展,中控還雇傭了當地員工,充分發揮“近鄉人”熟悉當地運作習慣的優勢,更好地進行資源拓展和渠道開發,也利于為用戶提供貼心周到的“24/7服務”。筆者了解到,在客戶服務方面,中控堅持的是“超快速”的服務響應和“超預期”的服務品質。
那么何為“超快速”和“超預期”的服務呢?中控駐巴基斯坦代表向筆者講述了這樣一個事例:當時這位駐巴首代正和當地代理商的技術經理在外出差,突然接到一個用戶電話,說中控的系統卡件出現異常,根據用戶描述,這可能是一個比較嚴重的故障,而用戶也由于萬分焦急,態度并不友好。經過緊急溝通,中控決定兵分兩路,一路從伊斯蘭堡直接驅車前往現場,一路從辦事處所在地帶著工具和備件趕往現場。兩個小時后,兩路人員先后抵達,又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排查,找到了故障的真實原因——中控的系統一切正常,是用戶現場儀表線纜屏蔽出現問題而造成的信號干擾。在接到用戶投訴電話后的五個小時內,中控不僅準確地發現了問題,更主動幫用戶解決了問題。當中控把用戶的負責人帶到現場,向他說明情況后,他真誠地說出了“Sorry”。而這個用戶,后來也成為中控在巴基斯坦忠實的用戶。
總的來說,海外市場前景廣闊,挑戰與機遇并存。隨著化邁向縱深,更需要中國企業在全產業鏈展開合作,整合優勢資源,提升自身體系創新能力和服務意識。未來,中控也將與國內外同行一道,將創新的產品技術、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專業的服務品質,作為提升綜合能力的關鍵要素,進一步提升“made in China”的形象和影響力。
(原標題:一帶一路“諧奏曲”,中控誦唱“走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