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數讀市場】無論二級市場怎樣變化,電網板塊始終是電力設備行業重要的一環。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中,這個板塊經歷了諸多變化,諸如審計、建設放緩和電力改革,都吸引了投資者極大關注。我們在此濃縮全年電網研究成果,為您盤點一年來國網的招標/建設變化,同時為16年行業走向作出預判。
一、整體結論
1)15年盤點
作為電網主體的輸電網(高壓及超高壓)環節招標整體平穩,其中一次設備略有下滑;設備企業業績大幅惡化主要源于審計、人事調整等因素影響下,電網建設延遲,進而導致企業在手訂單交貨推后。這一情況在三季度起得到顯著改觀。
配網投資規劃落地,招標量顯著提升。估算全年設備需求同比去年提升約50%,增長主要來自于中壓一次設備。此外,國網從第四度起逐步在變壓器環節采用成套化打包招標模式,有利于份額及單包中標額的提升。
智能表推廣工作進入第7年,電表招標量繼續維持高位,約9000萬只;但集采設備與專變采集器出現下滑。目前國網用電信息自動化采集的覆蓋率已經接近75%
特高壓核準四季度大幅超預期,全年共核準3交6直(含南網1條直流),其中更包括1條1100kv特高壓直流線路。還需指出的是,今年國網在特高壓直流設備招標中采用了成對招標的模式,同時設備商的份額進行了等額均分。
國網四季度重新啟動了充電設備集中招標,金額共計15億,共15家企業入圍。其中國電南瑞及許繼電氣份額相對,但競爭對手差距有限(估算各在2億左右訂單)。
2)16年預測
輸電網(高壓及超高壓)環節設備招標量仍將保持平穩。事件性因素對于電網建設的遏止影響將繼續減弱,對應設備企業收入確認將趨于正常。
明年配網一次設備需求仍將高位維持;而浙江、江蘇等發達地區將加速啟動配網自動化改造,從而帶動配網二次設備開始放量。
按國網指引,16年電表及集采設備招標量會有所下滑,但判斷需求仍在8000萬左右。對于二級市場中相關制造企業而言,信息集采市場所帶來更多是現金流,未來以此為依托加速外延轉型仍是主要戰略方向。
截止目前,“治霾規劃”中的特高壓專線已全部核準開工。判斷未來短期交流待核準線路所余不多,直流仍能保持常態化核準,但數量會略少于15年。總結而言,線路核準的高峰在15年出現,16年則進入訂單生產高峰。
判斷明年國網還將集中招標3批充換電設備,對應金額約50億左右,進而回歸成為市場中大的充換電設備需求方和網絡運營方。
3)投資結論
15年受電網建設放緩影響,上游設備企業業績出現顯著下滑,且股價跑輸行業指數。我們認為15年年報至16年半年報間,上述企業有望迎來業績反轉,主要基于:1)審計等事件性因素對于電網建設的遏止影響將繼續減弱,企業在手訂單交貨恢復;2)配網招標顯著反轉,特高壓及充換電招標同步上量。
回歸股票投資來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成長及改革主題(電動車、工控及電改)仍將是貫穿全年的主線;但考慮到電網板塊在15年的較小漲幅以及確定性的業績反轉,我們認為其將在市場調整時錄得較為明顯的相對收益。推薦標的主要包括國電南瑞、許繼電氣、置信電氣、四方股份。
二、中流砥柱,電網主體——高壓及超高壓輸電環節
1)15年盤點
110kv及以上輸電網是構成電網架構的主體,其容量變化直接反應了電網擴容的速率,也決定了二級市場中如平高、西電、南瑞、許繼等一系列的業績走勢。從邏輯上可以簡單推斷,外圍用電增速顯著下滑的大背景中,輸電網的擴容也會放緩,但15年業績的惡化幅度仍大幅超出市場預期。
對于上述變化,我們從整理的數據上看出,高壓及超高壓設備的招標量略有下滑,表明企業新增訂單仍能保證,這點符合預期;但審計、人事調整等因素影響下,電網建設顯著放緩,導致企業在手訂單交貨出現延遲,這則成為15年企業業績惡化的大推手。
招標方面,國網集中招標的一次設備中,變壓器具代表性,220kv招標量小幅下滑,但500kv較好增長,顯示出特高壓推進對超高壓建設的帶動;另外在開關環節,220kv組合電器需求量下滑較多;在二次設備上,以繼電保護設備具代表性,統計顯示全年除220kv需求量輕微回落外,500及750kv招標量皆有提升。
建設方面,國網原規劃15年開工輸電網容量為4.8億千伏安,投產3億千伏安;但實際完成進度分別為3.8及2.5,遠低于此前規劃,完成率80%,且主要在下半年趕上進度。
2)16年預測
電力增速短期見底反彈的概率小,電力改革也很難在1-2年內對輸電網投資造成實質影響,合理判斷明年的(超)高壓設備招標量保持平穩,也無風雨也無晴。
今年的事件性因素雖然對設備交貨造成延遲,但主要體現在二季度,下半年恢復趨勢比較顯著。16年這一影響仍將減弱,設備企業收入確認將趨于正常。而考慮到15年上半年標的低利潤基數,16年1/2季度業績高增速反轉較為確定。
三、電網末端,投資反轉——中壓配網環節
1)15年盤點
相比于輸電網而言,電網投資向配電環節的傾斜在這幾年一直持續,但配網投資整體增速仍不高。15年我們則見證了拐點的出現,核心邏輯是配網成為國家穩增長,促民生的抓手。
去年8月,能源局發布《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大“十三五”期間全國配網投資規模;同年9月,投資規劃正式落地,其標志性事件是國家電網投放了新增批次的配網設備招標。
總結全年看,15年配網集招共進行4次,比14年多增一批,設備招標量則同比接近50%。以配電變壓器為代表性設備為例,全年共招標共47萬臺,去年為31萬。
除了招標量外,還需要注意到招標模式的變化。在前三批招標中,國網仍采取設備零散招標的模式,且份額在逐步打散。但從第四批開始,國網正式在變壓器環節啟用臺區招標模式,既要求實行成套化招標。這一模式的改變對于的份額及單包中標金額量的提升都有幫助。在第四批招標中,采用成套化招標模式的變壓器比例約為20%。
(國網將配電變臺分為以下4個模塊:1)配電變壓器模塊:配電變壓器、高壓熔斷器、避雷器;2)低壓綜合配電箱模塊:箱體、智能電容器組、塑殼斷路器和測量電流互感器等;3)電桿模塊:水泥桿、底盤和卡盤;4)附件模塊:橫擔、變壓器雙桿支持架、絕緣導線或電纜、抱箍、螺栓和接線端子等。從2016年第二批配網設備招標開始,國網將全部采用四模塊打包成套化招標模式,并要求配電變壓器供應商作為投標人)
另需指出的是,目前我們看到的仍主要是配網環節一次設備需求量的提升(開關、變壓器等),但自動化設備(主站、終端)仍未開始集中放量。
2)16年預測
由于新增配網設備招標量主要在三季度開始體現在企業新增訂單中,考慮到1-2個季度的交貨周期,預計中壓設備企業的業績拐點會從15年年報開始展現。
另外從招標持續性看,我們了解的情況是明年一次設備需求仍將高位維持;而浙江、江蘇等發達地區將加速啟動配網自動化改造,從而帶動二次設備開始放量。
四、直面用戶,采集數據——用電信息采集環節
1)15年盤點
從09年國網開展電子表替代機械表至今,智能電表普及工作已進入第7年。從統計數據看,集采設備招標量仍保持穩健水平。15年共招標智能電表共9000萬塊,去年為9169萬塊;此外,15年還招標集采器材675萬套,比去年下降170萬套;專變采集143萬套,比去年增長12萬套。
2)16年預測
目前國網用電信息自動化采集的覆蓋率已經接近75%,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但增長速率會逐步放緩。按國網指引,16年電表及集采設備招標量會有所下滑,但判斷需求仍在8000萬左右。
對于二級市場中相關制造企業而言,信息集采市場所帶來更多是現金流,未來以此為依托加速外延轉型仍是主要戰略方向。
五、黑馬環節1:特高壓
1)15年盤點
13年以前特高壓建設整體處于“擠牙膏”式的躊躇狀態,主要基于能源局對其安全性及積極性的質疑。但14年起發生重大改觀,主要是核準部門受環保壓力影響,在“治霾專項規劃”中一次性批復了4交5直線路的“小路條”。上述線路在15年得到了集中核準,進而使得去年成為特高壓建設的歷史大年。
總結去年看,共核準3交6直(含南網1條直流),其中更包括1條1100kv特高壓直流線路。上述線路主要集中在四季度批復。
還需指出的是,今年國網在特高壓直流設備招標中采用了成對招標的模式,同時設備商的份額進行了等額均分。在這一模式下,許繼電氣的換流閥份額降為25%。
2)16年預測
截止目前,“治霾規劃”中的特高壓專線已全部核準開工。
判斷未來短期交流待核準線路所余不多,直流仍能保持常態化核準,但數量會略少于15年。總結而言,線路核準的高峰在15年出現,16年則進入訂單生產高峰。
六、黑馬環節2:充換電設備
1)15年盤點
國家電網在14年下半年退出城市充換電網絡建設后,停止了相關設備的集中招標。此后市場整體需求雖有爆發,但采購方十分分散。與之對應,國網下屬設備企業的充換電設備訂單下滑顯著。
15年10月,國網宣布重返城市充電網絡建設市場。其副總經理楊慶對外表示,國網將加快推進高速公路快充網絡和重點城市充電網絡建設,規劃到2020年建成公共快充站6100座、充電樁5.90萬個,為公司經營區域368萬輛電動乘用車提供公共領域充電保障。而與此呼應,國網總部在9月底重新啟動了充電設備集中招標,這也是15年一次。
據測算,本次招標金額約15億,共計交流慢充樁1317個(31529kva),直流快充樁9435個(796587kva)。
從中標結果看,本次共計15家企業入圍,其中共計6家上市企業(國電南瑞、中恒電氣、科大智能、許繼電氣、浙江萬馬、珠海泰坦)。其中國電南瑞及許繼電氣份額相對,但競爭對手差距有限(估算各在2億左右訂單)。
2)16年預測
綜合考慮《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及國網自身建設規劃,我們判斷目前國家對于充電網絡建設的基本態度是:集中電站一半交給電網,一半交給社會;分散式充電樁則大部分交給社會資本。
判斷明年國網還將集中招標3批充換電設備,對應金額約50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