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上下游】近日,第十七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在京舉行,本屆論壇以“中國發展2020——改革新征程”為主題。會議討論重點為能源互聯網到底是什么網。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亞先生認為能源互聯網依然是電網。
同樣,在在日前由新浪網舉辦的“競合能源變革時代”分論壇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穎提出,“我一直認為電力系統是未來能源系統的核心。電,使用起來清潔、方便。那么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電網技術的發展,未來就應該像現在的互聯網一樣,是雙向的,使電用起來更方便。我們可以把電送到任何想用的地方,只要你用電,我們就能送到。”并提出,能源互聯網能不能使電力觸及到中國的每一個角落,這是值得思考的。
為什么能源互聯網是電網,而不是其他網,所有一次能源都可以轉化為電,終端的能源消費都可以用電來代替,所以決定了能源互聯網不是鐵路網,也不是公路網,也不是石油管道,而應該是電網。”
關于電網改如何發展?王仲穎說道,“市場化就像杠桿一樣,如果能夠有合適的機會,比如借助電改相關的細則,將對能源互聯網和清潔電力的并網提供非常好的支撐。”王仲穎在現場分享他曾在德國參觀一個5兆瓦鋰電池電站的情況,該電站主要為歐盟的電力市場起調頻作用。這個相當昂貴的電站,不僅成功收回投資成本,而且還利用歐洲電力市場化的平臺達到了很高的盈利水平。王仲穎進一步介紹,上述電站的做法就是在用電低谷時從電網以低價購電給鋰電池充電,在用電高峰時又給電網回饋電力調頻。“差價怎么來的呢?主要依靠市場化。只有市場化才能有利潤可觀的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