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百科知識】提到機器人,人們會想到工業生產流水線上的焊接機器人、噴漆機器人,或者看到過各種服務性的機器人。但大多數人很少看到過供軍事作戰使用的機器人,因為它是一種軍事機密。盡管如此,一些工業化國家的新聞媒體仍然透露了這方面的內幕,向人們描述了軍用機器人的神秘風采。
早在70年代中期,美國五角大樓就開始通過各種試驗來證實軍用機器人的使用價值。80年代以來,美國軍方聲稱已經擁有一支由機器人士兵組成的作戰部隊,其兵種涉及到陸、海、空、偵察和供給等領域。由勞倫斯-里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研制的掃雷機器人,重45公斤左右,身上有10多種傳感器能夠辨認各種地雷和爆炸物,4架攝像機將周圍的圖像攝入并輸入電腦,后者進行分析并下達如何處理的指令,實在時,則將分析結果通過線路傳送至基地的信息中心,獲得明確指示后再采取行動。
未來的機器士兵
法國軍事部門研制的反坦克機器人也頗具威脅。這種機器人的體積僅相當于一個10歲小孩,但發射出的炮彈威力無比。它能識別幾乎所有的坦克,并根據不同的坦克選擇不同的炮彈和發射角度。曾經進行過一場有趣的實驗,一組20輛坦克快速開過來,但較量的反坦克機器人只有2臺,但較量的結果是8輛坦克被反坦克機器人的炮彈擊中而不能動彈,9輛重傷,剩下3輛逃跑。
令人叫絕的是專門搜集軍事情報的機器人士兵,它可以稱得上是的偵察員。根據新聞媒體的報道,目前軍事大國已經研制出來了100多種機器人偵察兵,可執行陸海空多種偵察任務,簡單的一種是通過發射器將偵察機器人粘合在對方的建筑物、裝備、移動的運輸工具上,通過機器人身上的微型攝像系統獲取情報,再通過發射信號將情報傳回總部。比較的是讓“機器鳥”飛到敵方上空,大量拍攝和攝錄圖像,然后帶回分析信息。這種機器鳥可以在夜間執行任務,其身上的紅外線夜視系統不會放過任何可疑的地方。據稱,機器鳥身上的聽覺傳感器能夠分辨低于30分貝強度的聲音,鳥身上的光電池采光效率很高,白天可供機器鳥持續飛行二百公里。夜間,機器鳥依靠的蓄電池供電。
機器士兵是高科技的產品,隨著電腦技術、光電子技術、通信技術以及自動化技術的不斷完善和進步,機器人正在向更高的層級發展。美國五角大樓的軍用機器人專家認為,機器人士兵進入實用化階段不成問題,下一步的任務是使這種特殊的軍事手段更加經濟、成本更加低廉。專家認為,機器人士兵能夠避免更多的士兵的犧牲,它能夠成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人類安居的英勇戰士。
當智能地雷投放到戰場上后,將極大改變局部戰爭的表現形式;再加上其他的信息系統的應用,未來戰場上,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都體現出了智能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