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聚焦點】11月6日,《中國核技術儀器設備學科發展研究報告》發布,《報告》全面反映了我國核儀器儀表的發展狀態以及以與國外核儀器設備的差距。
《中國核技術儀器設備學科發展研究報告》在陜西西安正式發布,《報告》次比較全面、概括地勾勒了我國核技術儀器領域60年來學科、產業和應用情況概貌,重點反映了我國核儀器設備與國外的差距以及我國核儀器設備與國內應用需求的差距。
發布會上,共有18位專家、編者從各自的研究范圍對《報告》內容進行了闡述。《報告》分為13章,第1章簡述了我國核技術儀器設備學科和產業的發展歷史和當前概況,然后分10章介紹了核技術儀器設備細分領域的制造技術和應用技術發展情況,后2章介紹了我國核技術儀器設備的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以及該領域的人才培養狀況。
多年來,核儀器儀表一直是核領域的"冷門"。我國過去從未定義過"核技術儀器儀表設備領域",也沒有相關的規劃、手冊、叢書,《報告》定義其范圍是:探測核輻射的儀器設備和發生核輻射的儀器設備、以及這兩大類儀器設備的應用。
據了解,組織編寫此報告的中國核學會核工業分會-核技術核儀器設備專業委員會于2014年5月成立,成立未久,在中國核學會的領導下,2014年7月在專委會主任委員范霽紅的指導下,專委會成立了《報告》編制組,著手《報告》的編寫工作。
2015年4月8日在上海通過專家評審,評審組組長葉奇蓁院士表示,報告從無到有的編制,一方面彌補了核儀器領域的空白,將喚起政府及有關方面對該領域的關注,同時也通過編制報告對業界同行形成凝聚,進而吸引外界對該產業的投資;《報告》將為我國十三五發展規劃提供依據和指導。《報告》將于近期內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