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上下游】2015第17屆上海工博會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成了主要亮點。工博會上,各行業企業紛紛展現智能化產品,為中國制造智能化做出貢獻。
自工業4.0以來,制造業工業紛紛以“智能制造”為主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已成為制造業工業發展必然趨勢。中國作為傳統的制造業大國,在發展過程中也緊跟工業潮流,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放眼國內外,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能制造已遍地開花。
工博會是工業發展集中的展示平臺,是當今工業發展的縮影,也是未來工業發展的趨勢所在。機器人展、工業自動化展、數控機床與金屬加工展、信息與通信技術應用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科技創新展、航空航天展等都緊貼智能主題。ABB、發那科、川崎、中信重工、西門子、三菱、秦川、華為、日立、明匠、上汽、北斗等國內外企業匯聚了業界前沿、智慧的新產品、新技術,不論是展出形式還是產品理念,都滲透了智慧的概念。其中,機器人、自動化、信息與通信技術應用展都較好地體現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理念,“機器代人”“機器換人”、全集成自動化解決方案、“互聯網 ”將智能應用于工業制造業、服務業,展現了未來智慧城市圖景。
今年工博會的機器人展區,不僅包括工業機器人,還增設了服務機器人專區,為集中地展示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趨勢。既有來自國外的ABB、發那科、庫卡等行業巨頭,以及來自國內的博眾精工、中信重工等為智能生產提供解決方案,也有服務機器人專區,如安川的冰淇淋機器人、新松的機器人主題餐廳等為智能服務、智慧生活提供全新體驗。國外企業,如發那科的定制化柔性化裝配生產線,集注塑生成、機械加工、物流倉儲、裝配檢測于一體,其生產系統以顧客為中心,通過靈活性和快速響應來實現多樣化和定制化,實現了無人化、網絡化、定制化的智能生產;中國企業,如蘇州博眾精工以超過600平米的規模展示集成了的七軸機器人的濕巾貼蓋流水線、自動組裝生產線和膠囊筆自動組裝線等三個完整的自動化工廠解決方案,作為曾為蘋果、格力、美的等提供自動化生產流水線,市場的自動化、機器人系統解決方案的提供商,蘇州博眾精工亮相工博會,代表了中國智造的新高度。
同樣,以“互聯網+智慧城市”、“互聯網+智能制造”為展示主題的信息與通信技術應用展,緊扣“互聯網+”,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產業互聯網、工業物聯網等板塊全面闡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ヂ摼W+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家庭、互聯網+辦公等一系列技術、產品提供了依靠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推動的智慧化發展解決方案。華為的FusionInsight大數據處理平臺,能夠幫助企業快速構建海量數據信息處理系統,通過對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巨量信息數據實時與非實時的分析挖掘,發現全新價值點和企業商機,也正是因其的信息數據處理能力,連續三年摘得工博會金獎桂冠;卡斯柯的SmarTram有軌電車弱電集成解決方案,為智慧城市提供更加安全舒適、智能化的智能交通系統。
縱觀,大至航空自動化裝備、衛星導航技術,小至空氣凈化器都已在工業4.0的概念指引下逐步向智能化轉型升級。智能制造、智能化轉型帶來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趨勢已輻射生產生活的各行各業、各個領域。
2015年3月,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并強調要發展“智慧城市”,這大大刺激并帶動了從上游的設備設計、生產和安裝,到中游的應用開發、信息集成和云計算,再到下游各個領域的運營的整個IT產業鏈條的全面發展。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將制造業定位成“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提出了建設制造業強國的三步走戰略。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無不體現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特征,都深刻反映了當前制造業產業發展的要求以及未來制造業發展趨勢。
為順應這一要求和趨勢,除了九大專業展外,今年工博會還增設了“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專項展”以及“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專項展”,用來集中展示國內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專項成果,展示中國企業對“中國制造2025”、工業4.0的理解與實踐。青島海爾將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模式,對應智慧家庭,由原來單一賣功能性家電產品變成提供智慧的場景體驗;三一重工以用戶為驅動,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打造智慧服務運營體系,實現“保姆式服務”向“智慧型管家式服務”的轉型;四川長虹通過互聯網實現消費者與工廠的直接對接;濰柴動力形成了以網絡協同、柔性敏捷制造、智能服務為特征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北京和利時將云服務、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深度嵌入,開發了基于全互聯服務架構的智能控制系統;美克家私也通過數字化平臺的運用提升從生產到物流的智能化;這些產品、技術都將智能制造深刻融入到企業生產、發展之中,成為“中國制造2025”的落地樣本。
智能制造已成為當今制造業發展趨,2015年國家工信部啟動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堅定了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的道路,以實現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進一步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使其逐步涉及到更多領域的融合與應用,構建一個更大規模、更高層次的產業生態圈,從而打造一個真正的“智慧城市”、“智慧中國”。而智慧城市這一概念本身,就是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互動化、協同化”為主要特征,由此可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趨勢可以說就是未來智慧城市發展的趨勢,“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在各行業的全面落地才能真正讓未來智慧之城閃耀智造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