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政策法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作為新時期指導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全面提出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重要舉措。在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進程中,作為國企大潮中的生力軍,電力行業如何推進?怎樣才能抓住機遇,?日前,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進行解讀。
曹寅:《意見》大的亮點之一是對國資委的職責做了一個定位以及對國有企業進行分類,以競爭性的商業類為主,還是以公益類的公用事業為主。
《意見》還涉及各行業、各部門如何落實。例如,電網企業旗下既有競爭性做設備制造類的業務,也承擔核心的公共事業如電力輸配業務。那么,這種類型的集團公司如何來定位?此外,如何避免關聯交易,如何避免具有公益性的企業通過壟斷權去扶持有競爭力的單位,都是接下來面對的問題。
記者:國企分類改革是否是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
曹寅:是的。此前幾年都處于討論階段,這次是次正式在文件中提出。不過,之前在公廳下發的文件中也有涉及。
記者:《意見》為電力體制改革、油氣改革的網運分開指明了方向,您認為國企改革與行業改革的關系是什么?
曹寅:國企改革和電改的核心問題是如何開拓市場和國企的定位問題。實質上,無論電改、油改還是氣改,核心都是國企改革。它們就像兩條不同方向的主線,縱線是國企改革,橫線是行業改革。
記者:《意見》指出,在石油、天然氣、電力等領域,向非國有資本推出符合產業政策、有利于轉型升級的項目,即在能源電力資源開發等領域可以引入非國有資本。對此,您如何解讀?
曹寅:這是件好事,民營企業非常有活力。不管是油氣管網運輸,還是電力輸配環節,我相信,如果民營企業能夠介入,將會給現有以國有企業為主的市場帶來新的活力和競爭力。與此同時帶來的創新技術和創新管理,必將降低成本。而引入民營資本實際就是國企混改的意義所在。
我國目前消納就業的主體是誰?不是國企,是民營企業。在當前經濟情況不是很景氣的情況下,如果能夠引進民資進入油氣管網、電力輸配環節以及以后的售電側市場,一定會為我國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推動力和亮點。
記者:對應市場的投資機會,哪些民營企業可以更好地表現?
曹寅:類企業是手上掌握電源的企業。
第二類企業是那些具有較強服務和運維能力的企業,如四方、智光電氣、科陸電子等,這類企業在配網、第三方運維上的能力都是很強的,有設備生產且有第三方運維團隊,這樣的企業將來在電改中可以起到比較重要的承擔服務的功能。
未來的電力體制改革,從發、輸、變、配、售、用各個角度看,都將更加開放。輸電肯定是壟斷的。配電方面,隨著配網投資開放,預計配網在節能、分布式并網、運維上,將是盈利較好的一塊。
電網方面,相信民營企業會主動創造一些需求向用戶進行推廣,這將有助于技術進步和產業創新。當然,電改大的受益者將是電力消費者。作為增量市場開放而言,非常利好的是具有強大的配網運維以及具備相關電力服務能力的企業。
記者:有觀點認為,能源企業將站在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前列,您怎樣看?
曹寅:能源企業尤其電力企業覆蓋范圍較大,涉及各個環節。當前,電改工作已經啟動,且落實的速度和程度較高于油改和氣改。不同于油氣改革方面的意見遲遲未發,電改的實質操作原則就是“放開兩頭、抓住中間”。從這個角度看,電改確實是能源改革的先鋒。而能源改革本身又是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從這一角度考慮,這種說法有其合理性。
此外,對于“五大四小”的發電企業來說,可以看到,他們近期也積極在全國各地成立各自的售電公司,均是全資控股公司。未來趨勢有可能是五大發電與當地有實力的地方國企或民企共同合資建立售電公司。
記者:《意見》提出了國企集團公司整體上市。您怎樣看電力領域主要企業的部署情況?
曹寅:國企集團公司上市是一個方向。之前國資委就提過資產證券化的目標,相應比例的資產以證券化形式進行上市。可以看到,前幾年,國企一直通過資本打包然后上市,這是方向所在,因為資產證券化有很大好處。
當前,五大發電的資產負債率平均達80%以上,上市對于解決高負債的問題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記者:您認為電力設備的投資機會有哪些?
曹寅:目前的基調是配網投資20000億,包括其中的一次設備和二次設備都會受影響。
記者:新能源未來將如何發展?
曹寅:新能源這塊肯定會受益。因為它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與新能源汽車、儲能、配網等關系千絲萬縷。如配網投資優化將促進更多的新能源進行消化。儲能方面,預計和新能源將來會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經濟的電源結構。對于五大發電而言,新能源的發展前景好不好,終依賴各集團公司對新能源板塊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