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聚焦點】近日,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歷時五年,研制成功三代“X射線脈沖星模擬源”通過了由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主持的成果鑒定。
脈沖星是大質量恒星演化、坍縮、超新星爆發的遺跡,是一種具有超高密度、超強磁場、超強電場和超強引力場的天體,其典型半徑約為10km,而質量卻與太陽相當,核心密度達到1×1012kg/cm3。1967年,英國劍橋大學教授休伊什及其學生貝爾博士發現第1顆射電脈沖星,并因此而榮獲197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該發現也被稱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之一。
X射線脈沖星是一種高速旋轉的致密中子星,作為宇宙中的自然天體,它們不斷輻射穩定的、可預見的、周期性的X射線脈沖信號,因而可以作為天然信標,在航天、天文科學研究和工程應用等領域有重要應用。
由于X射線信號不能穿透大氣層而到達地面,因此在許多科學研究和工程應用方面,必須在地面建立試驗系統,模擬X射線輻射的物理特性。
多年來,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致力于“X射線脈沖星模擬源”的研究,歷時五年研制了三代“X射線脈沖星模擬源”,于1月17日通過了由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主持的成果鑒定。鑒定會由西安測繪所魏子卿院士擔任組長、西北核技術研究所歐陽曉平院士擔任副組長。
鑒定委員會經過現場考察、質詢和討論,一致認為:該項目提出并研制了基于柵控X射線管的X射線脈沖源,能夠產生X射線脈沖星的脈沖輪廓,實現了任意波形脈沖產生;采用直接數字合成技術和周期穩定技術,實現了對任意脈沖輪廓的模擬和脈沖輪廓周期高穩定度的模擬;采用X射線熒光技術,實現了1.49keV至17.48keV范圍內的多個能量的單能X射線脈沖的產生。
據了解,西安光機所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基礎光學、空間光學、光電工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瞬態光學與光子學理論與技術、空間光學遙感技術、干涉光譜成像理論與技術、光電信息技術。研究所有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個中科院重點實驗室,分別是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超快診斷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光譜成像技術重點實驗室;另有若干研究單元,以及檢測中心、系統工程部等完整的技術支撐體系。
西安光機所十分重視研究所的創新文化建設,推崇以人為本、奉獻真誠、成就事業的價值觀;推崇目標一致、系統思考、凝聚智慧、協同負責的核心理念;推崇求真務實、求同存異、協作共享、超越自我的組織信念;推崇鍥而不舍、泰而不驕、周而不比、卓而不群的科研作風,積極營造有利于科研人員不斷創新的良好的科研氛圍和環境,并孕育研究所實現不斷跨越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全所科技、支撐、管理人員昂揚向上、奮發有為、創新進取,決心把西安光機所建設成為具有水平的科學研究基地、高技術產業培育發展基地、科技人才培養造就基地,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發揮骨干作用。
鑒定委員會認為該成果技術先進,具有原創性,已得到實際應用,其整體性能指標處于先進水平,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和經濟、社會效益,并建議進一步開展應用研究并拓展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