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聚焦點】對于發電機組而言,燃料無疑是重要,核電也不例外。以鈾為代表的核燃料承載了核電清潔、經濟與公眾的擔憂。基于我國相對貧鈾的事實和規模化的核電發展前景,我國核電行業對于核燃料的追求順理成章。
日前,中哈兩國核能企業簽署了深化核燃料領域合作的互利協議,揭示了我國核電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布局中的一個縮影。對于保障核燃料安全,我國核能發展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在積極投資核燃料市場的同時,發展封閉燃料循環體系將給我國核電可持續發展提供雙重保障。
中國、印度等新興核電大國龐大的核電發展目標正在不斷刺激著核燃料市場需求。根據世界核能協會2011市場報告預測,按照目前中國核電的發展現狀,到2020年中國每年鈾需求量將超過10000噸。而中國已探明的具有商業價值鈾礦儲量只有18萬噸左右。因此,進軍海外鈾礦市場已成必需的選擇。
對于相對貧鈾的我國來說,多變的核燃料市場中存在風險也存在機遇。幸運的是我國的核能企業在多變的核燃料市場中抓住了機遇,中核和中廣核在兩輪核燃料低谷中都有所收獲。目前兩家核電企業正在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家開展核燃料項目。中廣核的納米比亞鈾礦項目更是具有成為產量前列的潛力,如果進展順利,可以為目前我國核電規模化發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由于核電行業發展前景不明朗,終對核燃料需求多少還存在變數,因此核燃料市場存在一定壓力,尤其對我國而言。因此應該在核電機組設計過程中優化對核燃料利用的同時,發展封閉燃料循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