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聚焦點】近日,從內蒙古自治區工商局了解到,上半年內蒙古自治區部分地區市場上銷售的各類電線電纜中抽檢不格率近70%。
據了解,內蒙古自治區工商局抽檢了呼和浩特、包頭、通遼、赤峰等十個盟市市場上銷售的電線電纜。檢驗結果顯示,在抽檢的127個批次中,僅有39個批次合格,合格率為30.7%,反映出市場上銷售的電線電纜質量堪憂。
不合格產品還存在使用不達標的原材料的情況,直接影響產品安全性能和使用壽命。有些生產企業購買低價劣質電纜原料,導致其電線絕緣和護套老化性能不合格。使室內裝飾留下安全隱患,極易造成觸電,甚至火災等安全事故,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威脅。
本次抽查主要依據GB/T12706.1-2008《額定電壓1kV(Um=1.2kV)到35kV(Um=40.5kV)擠包絕緣電力電纜及附件第1部分:額定電壓1kV(Um=1.2kV)和3kV(Um=3.6kV)電纜》、GB/T5023.5-2008《額定電壓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絕緣電纜第5部分:軟電纜(軟線)》、JB/T8734.3-1998《額定電壓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絕緣電纜電線和軟線第3部分:連接用軟電線》等國家、行業標準,對絕緣與護套厚度、絕緣與護套老化前后拉力、絕緣與護套失重、絕緣熱延伸、絕緣收縮、導體電阻、曲撓試驗等項目進行了檢驗。
據介紹,抽檢樣品的主要不合格項目為產品標識、20℃導體電阻、絕緣厚度、護套厚度、絕緣老化前斷裂伸長率、護套老化前抗張強度六個方面。其中,在88個不合格批次的產品中,僅20℃導體電阻一項檢驗項目就有多達80個批次的產品出現了不合格現象,大部分產品同時存在2到6項檢驗標準同時不合格的現象。
本次抽查發現的主要問題為護套失重、絕緣性能、結構尺寸、導體電阻等項目指標不合格。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護套失重項目有44批次產品不合格,占該類產品不合格總批次的55.0%;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絕緣性能項目有54批次產品不合格,占該類產品不合格總批次的67.5%;聚氯乙烯絕緣軟電纜電線絕緣薄處厚度項目有7批次產品不合格,占該類產品不合格總批次的6.7%;聚氯乙烯絕緣軟電纜電線曲撓試驗項目有25批次產品不合格,占該類產品不合格總批次的24.0%;聚氯乙烯絕緣軟電纜電線熱沖擊試驗項目有15批次產品不合格,占該類產品不合格總批次的14.4%;聚氯乙烯絕緣軟電纜電線標識內容檢查與產品表示方法檢查項目分別有11批次、40批次產品不合格,占該類產品不合格總批次的10.6%、38.5%。
對抽查檢驗中發現的不合格商品,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已責令停止銷售,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進行了處罰。同時,對不合格商品生產企業和有關經銷商進行了公示,責令其采取召回、下架、退市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