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聚焦點】9月17日,由中國疾控中心派遣的援塞拉利昂應對埃博拉疫情移動實驗室檢測隊順利抵塞。駐塞拉利昂大使趙彥博、塞外交部長卡馬拉、交通部長科羅馬、衛生部副部長薩維等前往機場迎接。
由中國政府派出的59名醫務人員組成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移動實驗室檢測隊,于當地時間17日凌晨抵達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隆吉機場,他們將在塞開展埃博拉出血熱檢測工作。
埃博拉出血熱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出血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接觸病人或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臨床表現主要為突起發熱、出血和多臟器損害。埃博拉出血熱病死率高,可達50%-90%。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發現,主要在烏干達、剛果、加蓬、蘇丹、科特迪瓦、南非、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流行。
自2014年2月爆發于西非的埃博拉出血熱疫情,到目前為止已發展為緊急公共衛生事件。國內現在雖尚未發現相關病例,鑒于化背景和該病毒的傳播流行病學特征,各部門應按照相應法律法規和醫學標準做好疫情的應對準備。為確保各級醫療機構完善疫情相關防控工作,8月14日,北京市海淀區組織召開了埃博拉出血熱疫情培訓會,各一、二、三級醫療機構相關負責人參加了培訓會,此次培訓會就疫情的防控措施及診療方案進行了詳細培訓,有利于各醫療機構在診療病人的同時做好防護工作。8月15日,海淀區衛生監督所傳染病防治監督科、醫療綜合衛生監督執法四隊的監督員對兩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了埃博拉出血熱防控工作專項監督檢查。
這兩家醫療機構分別為中國農業大學西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基層醫療機構,在埃博拉疫情面前往往是道防線。監督員重點檢查了下述幾個方面工作:是否完善預防埃博拉出血熱疫情的相關預案和工作方案;是否加強人員培訓,開展應急演練,提高疫情應急處置水平;病人的隔離和醫護人員的防護設施情況;醫療廢物的放置、處理和運送容器及流程;院內消毒產品索證及消毒工作落實情況等。檢查結束后,傳染病防治監督科的暢青霞監督員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就如何應對埃博拉出血熱做了相關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疫情形勢、病毒特征、傳播方式、檢測診療方法及防控措施等方面,使一線醫務人員更加了解和掌握埃博拉病毒新相關情況,進一步提升防治能力。
中國派出的移動實驗室檢測隊16日下午從北京啟程,赴塞拉利昂開展埃博拉出血熱實驗室篩查和留觀等工作。
國家衛生計生委、外交部、商務部等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有關成員單位在首都機場為檢測隊舉行了簡短的送行儀式。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強調,自西非部分國家出現埃博拉出血熱疫情以來,中國一直致力于攜手社會共同應對疾病疫情,在時間向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提供了醫療物資援助,向世界衛生組織等提供資金援助,中國援外醫療隊一直堅守崗位。這次再派出59人的援塞隊伍,體現了中國人民無私的人道主義精神。
據了解,此次檢測隊由兩部分人員組成,一部分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他們將承擔病毒檢測任務。另一部分是應塞方政府邀請,曾在2003年中國抗擊“非典”疫情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小湯山醫院和302醫院醫護人員,他們將承擔有關留觀病例管理工作。檢測隊人員專業涵蓋實驗室檢測、流行病學、臨床、護理等,將以中國政府援建的中塞友好醫院為工作地點,協助塞拉利昂開展相關工作。
衛計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中國有數萬人在疫情國工作生活。傳染病沒有國界,幫助非洲國家有效應對抗擊疫情,加強監測,控制傳播,提升疫情國家防控能力,體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應有的擔當。
據介紹,檢測隊包括30名醫生、29名實驗室技術人員和1個移動實驗室,人員專業涵蓋實驗室檢測、流行病學、臨床、護理等。檢測隊將以中國政府援建的塞中友好醫院為實驗室安置點,協助塞拉利昂開展實驗室篩查和留觀等項工作,停留時間為6個月。
自西非有關國家暴發埃博拉疫情以來,中國先后有115名醫務人員在當地支持并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加上此次抵達塞拉利昂的59人,總數達174人。
目前,肆虐西非國家的埃博拉疫情仍在蔓延擴散,已造成近2300人喪生。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此前在日內瓦表示,當前埃博拉疫情響應缺乏個人防護物品、移動檢測實驗室、隔離設施等物資及資金,但目前疫區為急需的是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