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口18-1水文氣象監測系統可以實時監測氣象參數和水文參數。測量結果可以在平臺上的數據終端進行實時顯示,也可通過網絡傳輸至陸地的數據庫終端,為海上作業安全、環境保護、防災減災以及未來的海洋工程開發建設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和技術支持。
2013年,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繼續保持良好態勢,全年海洋生產總值預計達到5.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9%;批準建立了12個首批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區);實施管轄海域8000余個站位的監測,獲得各類海洋環境監測數據約240萬個;完成75個海洋臺站升級改造,新建29個長期驗潮站,完成海嘯預警觀測臺網一期15個寬頻地震臺建設并實現業務化運行。開展海洋觀測數據傳輸網升級擴容,全年實時數據到報率達96.75%,創歷史新高;成立的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可實時采集570個地震臺、800余個潮位站、60個海嘯浮標數據和112個分鐘級驗潮站數據。
其中海洋觀測能力持續增強。海洋觀測網運行保障能力、觀測設施突發故障和災害應急恢復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海嘯預警能力有效提升。成立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建成海嘯預警服務平臺,具備了為南海周邊國家提供海嘯預警服務能力。海洋預報服務實現突破。完成了業務化海洋學預報系統建設和中國近海各海區預報系統的優化,顯著提高海洋預警報產品的準確率。海洋災害應對有序推進。妥善應對了“潭美”“天兔”“菲特”等特大風暴潮、海浪災害。
2014年將強化海洋資源的動態監管。建立健全海域綜合管控體系,完善四級海域動態監測業務體系,加強三沙市海域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建設。繼續提升沿海各類觀測站點和離岸浮標在內的觀測網的業務化運行質量和能力,推動南中國海區域海嘯系統建設。全力做好海洋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專項二期工程初步設計,啟動專項建設。開展海洋站基準潮位核定、海洋站(點)觀測環境的代表性評估,對海洋視頻監控系統進一步整合與升級。開展海洋儀器備品備件庫建設,深化海洋觀測儀器設備應用標準化工作。升級和優化數據傳輸網,提高數據處理技術和質量控制管理水平。持續拓展海洋環境保障服務領域,強化海洋預報業務管理。重點開展海上搜救環境保障系統建設,建立面向海上搜救行動的應急響應服務平臺,健全海上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工作機制。推廣完善海洋漁業生產安全環境保障服務系統,擴大漁民覆蓋面。繼續推進面向重點保障目標的精細化預報試點。建立全國海洋預報產品數據庫和全國海洋預報門戶網站。制定《海洋數值預報業務發展規劃》,出臺相關管理辦法和技術規范。大力推進海洋預報質量檢驗工作,健全檢驗方法和檢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