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國內電纜市場很大,但是國內上萬家電纜企業卻深陷生存危機,不久前還頻頻曝出國內電纜生產企業倒閉歇業的新聞,眼看著入冬將即,電纜行業又將如何度過艱難的“寒冬”?人才成為關鍵。
“近幾年來,電纜行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的變化是電纜行業發出的“聲音”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大。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電纜行業都處在默默無聞謀發展的狀態,但是電纜行業一直不為人關注,存在的問題也只有部分行業人才了解。而近幾年則不同,我們明顯感覺到的是,電纜行業在勇于說出自己的不足,也勇于要求用戶和監督部門等單位督導,其實這是我國電纜行業的顯著變化和進步,正是因為這樣的變化,才真正有助于國內電纜行業的健康發展。
而從市場方面我們也看到,國內的電纜市場正呈現不斷擴大的良好態勢。尤其是隨著西電東輸、電網改造等工程的實施和城鎮化建設的逐步推進,更是給國內的電纜市場帶來一定的商機。據去年發布的《2012年中國電線電纜行業分析報告》稱,我國的電線電纜市場容量將以每年8%-9%的速度保持可觀的增長,只不過在巨大的市場下,也隱藏了很多艱難。
比如很明顯的一點是,國內電纜市場很大,但是國內上萬家電纜企業卻深陷生存危機,不久前還頻頻曝出國內電纜生產企業倒閉歇業的新聞,眼看著入冬將即,電纜行業又將如何度過艱難的“寒冬”?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如果這樣的危機僅僅局限于中小型企業,那倒有可能是經營不善造成的,但是當一些規模型企業都感到維持有困難,因此紛紛選擇多元化投資,以求緩解壓力的時候,我們就該清醒和客觀地看待這場“寒冬”,它究竟是短短的三個月,還是三五年?
當大型企業紛紛將目光轉向多元化發展時,就很值得擔心國內電纜行業的“寒冬”是否會被無限延期了。對于一個行業,只有穩扎根,勤耕耘,集中資源,專攻主業,才能將電纜行業做強做精,也才能樹立品牌。而一旦將有限的精力分散到其他行業的投資方面,電纜業務就面臨荒廢的可能。尤其是近年來電纜行業的利潤率不斷下滑,到今年更是下滑到令人沮喪的程度,再加上回款矛盾嚴重,更是給電纜生產商帶來雙重打擊,有那么一絲“雪上加霜”的意味。因此在這個緊要關頭選擇多元化發展,很可能將一發不可收拾,回不了頭,國內電纜行業的“做大做強”也將面臨新一輪的挑戰。
當前,我國電纜制造業正迎來一段艱難的時期,并且這段時期不會短,正因為如此,電纜行業才需要重視專業化隊伍的培養和技術的積累,只有擁有了這么一批技術骨干、中堅力量,專注于電纜行業的發展,才能夠撐起民族電纜產業的大旗。電纜制造業的許多領域都是高新技術密集的產業,沒有一支強大的專業化科技隊伍,無法進行技術創新和科研開發。而妨礙國內電纜行業發展的一大弊端就在于研發力量不強,其中分為研發成本投入不高和電纜專業人才稀缺。因此說,培養電纜行業人才是企業提高競爭力,增加市場份額,更是國內電纜行業做大做強的主要因素。
據統計,2012年底國內電纜行業從業人員超過93萬,但每年下到企業去的本科生不過一兩百人,不難看出電纜行業吸納人才之緩、之弱。此外,據統計,截至2012年12月底,2013屆所有畢業生中已被企業錄用的不到30%,而電纜專業的大學生畢業率超過95%,這也不難看出電纜行業需要人才之急、之緊。
另外,從電纜銷售人才方面的數據,同樣能夠看出人才不足,造成電纜行業發展舉步不前。目前,全國電纜行業銷售人才僅4萬多人,其中將近80%的人都是內銷人才,活躍于國內市場,而從事外貿的銷售人員只有20%左右。僅僅從人才數據方面,也能夠看出為何國內一直呼吁“走出去”,但“走出去”卻困難重重。
針對電纜行業人才急缺的現象,我們還看到,國內重視電纜專業的院校很少,目前只有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哈爾濱理工大學三家院校開設了線纜專業,況且選擇電纜專業的學生并不多,由此可見,改變電纜行業人才問題,還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加大電纜行業專業人才的培養。
為了應對電纜行業人才稀缺的現象,被逼急的電纜生產企業自有辦法,而他們的“辦法”就是隨便找一批人,甚至是專業務農的莊稼人,經過短促的(一兩個月)的集中培訓,就正式上崗了。對于這樣的電纜生產人員,又如何能保質保量保生產?況且,電纜企業通過這種方式吸納電纜從業人員,多只能在不規定質量的情況下生產,而對于技術含量較高的電纜產品生產則無能為力,更何談電纜產品、工藝研發方面。
但目前更加現實的情況是,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個國內電纜行業人才流失問題還相當嚴重和普遍。據統計,有超過60%的電纜從業人員表示機會合適將跳槽,有20%的人員表示正在努力尋找合適的跳槽對象,只有15%的人員表示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由此可見,人才流失問題已經是電纜生產企業不容忽視的問題。
此外,當前我國電線電纜生產企業絕大多數都是私企,國有控股企業已,外資、合資企業雖近年來駐華頻繁,但相較于國內電纜生產企業來說只占一小部分。因此分析國內私營電纜企業的人才流失現象更能夠體現電纜人才急缺問題。在私營企業中,男職員占到80%,女職員占20%,其中有強烈的跳槽愿望的占30%,50%的人表示只要薪金合適、勞動強度合適,愿意跳槽,而僅有20%的職員表示沒有考慮過。此處需要注意的是,沒有考慮過,并非拒絕跳槽。
分析其原因,主要因素不過是薪酬、環境、工作強度、個人發展、價值實現幾個方面。由于電纜企業的待遇偏低,勞動強度較大,再加上職業發展規劃較為清晰,且注重工作的人文環境等,因此難以留住青年技術人員。目前行業主力研發人員年齡段在50-60歲,行業內青黃不交現象嚴重。而對于電纜生產企業來說,一旦研發人員斷層,則將對電纜業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
任何一個行業,人才都是核心競爭力,人才能夠為企業創造財富,人才能夠幫助企業樹立品牌,人才能夠幫助甚至說創造更多的人才,因此企業應該努力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當然更要善待人才,否則人才流失是必然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