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長市,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推廣應用,越來越多的農戶體會到了科技種田帶來的好處。而農業物聯網在為農業生產提供而的技術指導的同時,也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實現農產品生產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在今年水稻即將收獲之際,永豐鎮種了幾十年地的種糧大戶華福昌還為自家的水稻噴施后一遍葉面肥。之所以這樣,主要是源于他對田里安裝的農業物聯網系統的信服。在今年年初安裝的這套物聯網系統中,包括土壤墑情、病蟲害、降水量和田間溫度等多種與水稻生長息息相關的監測信息,都能適時地傳輸到電腦網絡。
“這臺電腦和我們田間的四情監測點連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農業物聯網監測系統,它可以適時地搜集農作物生長期間的各種氣象要素,如光照、濕度、降雨量等,為我們農技人員指導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成為我們農技人員的一個法寶。”市農技推廣中心農藝師李福軍這樣介紹到。
施肥、防治病蟲害、田間灌溉等每一項田間管理措施,不僅都很及時到位,而且施肥、噴藥、灌水的用量也都能掌握得恰到好處。這正是讓老華信服物聯網的原因。農技專家憑借物聯網系統建議他后對水稻噴施一遍葉面肥,將進一步提高它的結實率和終產量。
“我相信高科技的這個東西,之前有部分田塊發生病灶,我認為是高溫熱害,找了農技專家,通過物聯網進行診斷把脈,而是土壤墑情不好,在專家的指導下,消除了病灶,你看,我今年這稻子豐收了。”捧著黃燦燦的稻谷,華福昌激動地說道。今年入夏之后,華福昌承包的農田雖然跟別人同樣遇到了罕見的高溫熱害,但是仍然獲得了豐收,平均畝產在1300斤以上,要比去年增產60斤左右。“我家的1200畝地,根據物聯網的技術指導,雖然少打了3次藥、少施了2次肥,但是稻米品質提高了,前后累計至少要增收五六萬元。”
農業物聯網是一個更加規范和標準的農業生產管理系統,不僅是種糧大戶、種田能手和科技示范戶從物聯網中可以得到實惠,即使是平常不懂怎么種田的農民,也可以完全根據物聯網提供的信息和農技專家的建議把田種好管好。新型的農業物聯網技術不僅大大提升農業生產、管理等各個環節的智能化程度,同時還達到了環境可測、生產可控、質量可溯的目的,這就為將來農業生產全程綠色管控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