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布的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水泥產能仍在增加,總量達10.96億噸,同比增長9.6%,產能過剩形勢依然嚴峻。與此同時,隨著宏觀經濟“穩”字當頭,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局面很難再次出現。由此造成的供需失衡,使水泥企業面臨巨大的生產、生存壓力。
為了幫助水泥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東方測控針對水泥企業生產實際,結合公司業已成熟并廣泛應用的GPS調度、GIS、中子活化等多項高科技技術,成功推出石灰石礦山配礦管理系統。系統旨在從源頭上對石灰石質量進行控制,通過精細化配礦,能夠提高低品位石灰石的利用效率80%以上,并幫助水泥企業提高產量,降低消耗、提高生產效率8%、降低油耗4%、減少管理人員5%以上。
該系統由三維礦山數字化模型、精細化配礦、車輛智能調度、卡車監量和在線品位分析五部分組成。三維數字化模型軟件根據礦山資源及品位分布做出中長期開采計劃,并依據爆破化驗數據劃分不同品位區域分布;精細化配礦軟件根據三維模型數據制定配礦日計劃;智能調度系統將精細配礦算法作為關鍵的約束條件,實現自動調度卡車、指揮生產;卡車監量測量卡車產量,并監控卡車的超載、欠載;在線品位分析系統檢驗混合后的配礦結果,反饋給各個環節,在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對各環節進行調整。
系統應用首先要建立三維礦山數字化模型,包括地質數據庫的建立、生成實體模型、塊體模型、表面模型,以及編制生產計劃。系統通過鉆孔、槽探、坑探等資料生成地質數據庫,生成地質拋面和實體模型。通過三維模型的建立,能夠實現礦儲量計算和品位分級,露天礦境界優化,模擬開采,采剝進度計劃編制,采場驗收與儲量動態管理,通過不斷接受新的數據修正三維模型,使模型動態更新。
精細化配礦的目標是穩定石灰石的品質,提高低品位資源的利用率,變廢為寶。為了達到目標,就要從采礦源頭進行控制,從采礦、運輸、破碎,控制整個連續作業過程,在采礦過程中實施配礦技術、在破碎混礦后進行在線品位檢測分析,根據分析結果來指導配礦,從而實現實時穩定礦石品質的閉環控制。
為了實現精細化配礦,首先需要設定配礦精細化程度,以礦山一個平均運輸周期為小時間單元,在一個或幾個運輸周期內達到配礦目標,并尋求以不影響生產為前提的精細化程度平衡點。其次,要規劃出各挖掘機的出礦量,規劃每個周期內各電鏟出礦量,并依據電鏟的生產能力和能夠出動的卡車數量及卡車大小,規劃出每個電鏟在每個運輸周期內的出礦量。再次,自動調度卡車完成配礦生產,根據實際出動卡車總數和大小,結合運距和破碎站能力,自動向各個電鏟派車,嚴格控制各個電鏟派車間隔,完成每個電鏟的單周期采礦計劃。后,需要控制重車卸載,根據實際配礦結果,不具備卸載條件的重車,系統自動調度其在破碎站待命,具備條件時系統自動發出卸載指令,以保證達成精細化配礦目標。
卡車監量即載重的反饋。調度系統以車為單位進行調度配礦,一車的載重可能超載或欠載,載重的控制對于完成精細化配礦至關重要。通常系統采用兩種方式:1、在卡車上安裝稱重傳感器,稱重數據通過終端接口上傳到調度系統中;2、利用激光雷達測體積,將測量數據轉換為載重上傳到調度系統中,并可以實時監控卡車的超載、欠載。
后用在線品位儀對配礦結果進行及時檢驗。當品位分析儀發現混礦后礦石品位或高或低,或與配礦目標不一致時,能夠及時反饋給GPS調度系統。系統將根據檢測結果進行分析,發現導致配礦結果偏差的生產環節(司機未按指令執行、卡車超載或欠載、化驗結果有偏差等),并對車輛調派和配礦方案及時調整。此外,應用該儀器能夠取代現場所有取樣設備。